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中部地区地处兴蒙造山带东段南缘和华北板块北缘交汇地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近年来,区内钼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继大黑山超大型钼矿床之后,先后发现了长安堡、福安堡、季德屯等多个大中型钼矿床,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吉林省中部地区的钼矿床以斑岩型的单钼矿床为主要类型,形成时代集中形成于早-中侏罗世,且矿床数量多、资源量大等原因,因此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前人在吉林中部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和成果,但对该区钼矿床的岩浆岩成矿专属性、成矿系列和时空分布等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总结较为薄弱,钼矿的找矿远景和进一步找矿方向有待明确。为此,本文在吉林中部地区成矿背景分析基础上,选取新发现的长安堡、福安堡、季德屯三个代表性斑岩型钼矿床,通过解剖性研究,结合区域矿床对比,查明了区内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蚀变矿化特征和热液成矿阶段;在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代表性矿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矿石中H-O-S-Pb同位素组成,研究总结了吉林中部斑岩型钼矿的成岩成矿时代、构造背景、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空间分布规律,总结找矿标志;基于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资料的二次开发,提取了多元找矿信息,采用MRAS证据权重模型开展了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如下:1.斑岩型是吉林省中部钼矿资源的主要工业类型,除长安堡矿床为钼(铜)矿床外,已探明的大中型矿床均为为单钼型。区内所有斑岩型钼矿床成矿岩体均为花岗质岩石;NE和NW向断裂为主要控岩控矿构造;矿体形态复杂多样,多呈透镜状、不规则状产出;矿体大部分产于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斑)岩的岩体内,小部分则产于石英脉或引爆角砾岩筒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以辉钼矿为主,伴有少量黄铁矿、黄铜矿等;主要发育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现象,蚀变分带明显。区内钼矿成矿作用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磁黄铁矿-黄铁矿阶段(Ⅱ)、石英-辉钼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Ⅴ)。2.区内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长安堡、福安堡、季德屯等矿床的成矿斑岩体具有高硅(Si O2=66.67%~75.43%)、较高的A12O3含量(12.91%~16.44%)、较低的MgO含量(0.09%~1.54%)、里特曼指数低(σ=2.09~2.57)、贫Y(3.37×10-6~20.10×10-6)和Yb(0.46×10-6~2.75×10-6)等微量元素特征,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高场强元素(HFSE)含量相对较低,具有负Eu异常,上述特征与我国东北部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区内代表性斑岩型钼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0.3‰-4.0‰之间,Pb206/Pb204值为18.046~18.775,Pb207/Pb204值为15.497~15.655,Pb208/Pb204值为37.931~38.819;矿石中的δDV-SMOW变化范围为-102.2‰~-79.5‰,δ18OV-SMOW值为8.2‰~11.6‰,表明金属成矿组分具有深源特征。3.吉林中部大规模钼成矿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或中侏罗世早期,与古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密切相关。长安堡矿床含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2.10±1.20Ma,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值为168.0±1.0Ma;福安堡矿床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6.9±6.7Ma;季德屯矿床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9.1±1.8Ma;大黑山矿床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8.2±3.2Ma。因此,吉林中部地区大规模钼成矿属东北地区侏罗纪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4.吉林中部斑岩型钼矿具有不同尺度上的找矿标志。区域上的找矿标志主要有早-中侏罗世中酸性侵入体(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岩)及其中的隐爆角砾岩、EW向和NE-NNE向断裂交汇部位以及大断裂与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矿区尺度上的找矿标志包括: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体,NE向和NW向构造裂隙和角砾岩筒构造,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蚀变现象。5.吉林中部地区具有较好的铜钼找矿潜力。建立了研究区铜钼矿床地质找矿模型和预测模型,采用MRAS证据权重模型评价了吉林中部地区铜钼找矿潜力;提取构置13个预测变量作为证据因子并计算其因子权重,开展成矿有利度评价,最终圈A类找矿远景区2处,B类找矿远景区3处。圈定A类、B类的找矿远景区基本都在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花岗岩闪长岩、碱长花岗岩接触带附近,位于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附近,具有高的Mo-Cu-W异常,与已知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表明已知矿床外围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是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部署的重点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