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对广西三种类型(湿地类型、石山类型和土山类型)的14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多样性快速评估,其中选在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分四个季节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鸟类作为评估指标的重要性;鸟类物种数与调查时间的关系;鸟类多样性与调查时间的关系;鸟类多样性快速评估效果模型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广西78个行政县和11个行政市的鸟兽G-F指数和物种丰富度作为物种多样性的指标,引入生境自然度的概念。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水平上,鸟兽G-F指数和鸟兽物种数与自然度都呈显著正相关。行政县级水平上鸟兽G-F指数和鸟兽物种数与自然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0.635、0.776和0.750,行政市级水平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665、0.908和0.799。鸟类比兽类能更好地反映与生境自然度的相关性。在一个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调查中,鸟类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且通过掌握自然保护区中鸟类的资源状况,也有利于评价当地森林质量,促进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2.将每天观察到的鸟类物种数随天数的累计进行叠加,并计算其累计观察率。结果显示:三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之间物种数及其累计观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鸟类物种数均有随着调查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调查第三天以后新增的物种减少,累计鸟类物种数呈缓慢增长的态势。其中石山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数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尤其是在调查期最初的三天。对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四季调查结果进行双因素分析发现:天数和季节对观察到的物种数及其累计观察率的影响极显著。快速评估过程中观察到的鸟类物种数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调查天数是影响调查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3.计算调查期间经物种叠加后每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G-F指数,分别分析两种多样性指数与调查天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极显著,G-F指数差异不显著。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天数对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季节对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极显著,对G-F指数影响不显著。多数保护区的G-F指数在调查的第二或第三天后趋于水平,其值基本徘徊在0.4至0.6之间。在快速评估的过程中,建议综合考虑这两种多样性指标,三天后调查所得的Shannon-Wiener指数与G-F指数可作为评价该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参考。
4.从调查方法与评估结果两个角度选取影响评估效果的因素,采用调查天数(Xl)、保护区面积(X2)、样带条数(X3)、调查人员数(X4)以及物种累计观察率(X5)五个衡量参数进行因子分析构建快速评估效果模型。得到的第一因子为操作性因子(X1、x3和X5),第二因子为既定性因子(X2和X4)。评估效果模型为:Y=0.605Xl+0.342X2+0.564X3+0.037X4+0.251X5。凤山巴腊林区、架桥岭、古龙山、大王岭和恩城五个自然保护区的快速评估效果最好,效果值分别为0.1527、0.1352、0.1317、0.1287、0.1277。此外,北仑河口(冬、春、秋、夏四季)和茅尾海两个自然保护区的评估效果值也超过了0.1。根据快速评估效果模型,在实际调查中,增加调查天数和样带条数,较大的保护区面积以及较高的物种累计观察率都可以相应提高和反映较好的快速评估效果。
文章还对鸟类多样性快速评估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在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多样性快速评估时,调查天数、样带条数和调查人员数这三个参数的设置提出了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