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逐渐成为人们注重的焦点。全氟辛酸(PFOA)是全氟化合物的一种,也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具有高污染性和难降解性等特点。目前全氟辛酸的降解研究还很不完善,进一步的探讨势在必行。本文使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方法对全氟辛酸模拟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集臭氧氧化、高能电子辐射和紫外光光解等作用于一体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在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活性粒子,如羟基自由基等,能够有效的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该方法具有能源消耗低、降解时间短、降解效果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通过溶胶-凝胶法在蜂窝陶瓷上附着了二氧化钛薄膜,通过XRD对其进行了表征。本实验对不同放电电压、初始浓度、初始电导率、初始pH值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分别向全氟辛酸溶液中加入Cl-和Fe2+等离子、粉末状二氧化钛、过氧化氢和正丁醇等以进一步探究各个条件对全氟辛酸溶液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放电电压为75 V,全氟辛酸溶液初始浓度为100 mg/L,初始pH值为3.63,初始电导率为80 us/cm的条件下,实验持续160 min时,全氟辛酸去除率达到75.08%;加入正丁醇、氯离子或增加全氟辛酸溶液的初始电导率、pH值均会导致全氟辛酸溶液的降解率下降,加入适量的Fe2+和过氧化氢会促进全氟辛酸溶液的降解,但当Fe2+和过氧化氢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溶液的降解。加入粉末状的二氧化钛对降解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但略逊于使用二氧化钛薄膜时的降解率。本实验还对全氟辛酸溶液降解过程中的pH值、电导率、TOC和羟基自由基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降解全氟辛酸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和TOC逐渐减小,电导率和羟基自由基含量逐渐增大。最后,本实验通过质谱扫描的方式检测了全氟辛酸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分析了降解产物的结构,推导出了可能的降解过程。本实验为全氟辛酸废水的降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的方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