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五四”儿童文学译者群体研究(1898-1927)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md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安东尼·皮姆在其《翻译史研究方法》中所言,翻译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译者,因为只有译者负有对社会因果的责任,翻译史必须围绕译者生活和工作的语境展开。再考虑到儿童文学翻译因其特殊的读者群体而在当代多元主义文学翻译中表现出的独特位置,本研究决定以“晚清”至“五四”(1898-1927)时期的儿童文学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不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一个个独立的译者,而是作为一种群体现象存在的译者群体,置于“晚清”至“五四”以来这一独特的时空背景,具体包括两大类:西方来华传教士译者群体和中国本土儿童译者群体。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翻译史与社会史两方面出发,以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整体而言,本研究是一项描述解释性研究,并以多个案研究作为补充,以获得更为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步骤如下:首先,收集、整理了两个附录,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数据,具体包括附录1中的《1898-1927年翻译和翻译儿童文学的译者与译作目录》与附录2中的《部分译者介绍》。其次,基于这两个附录提供的信息,研究者对这一时期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再次,本研究从三方面对这一时期儿童文学译者群体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以梁启超与林纾为个案对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译者进行了个案分析。最后,研究者从人口学特征、源文本选择动因、翻译策略等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综上,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的研究路径,旨在系统描述晚清至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译者及其译作的总体情况,旨在对这一时期儿童文学译者群体的出现进行现象分析,并最终对这一译者群体的整体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整篇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是引论部分,具体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从翻译史研究,儿童文学的定义和儿童文学翻译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第三章以笔者编制的《1898-1927年翻译和翻译儿童文学的译者与译作目录》为基础,对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概貌进行概括与描述。第四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晚清至五四时期儿童文学译者群体出现的原因,并采用多个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第五章从人口特征、源文本选择动机、翻译策略等单个维度对这一时期的译者群体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特征分析。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所在。
其他文献
李可染先生于20年前猝然辞世,生前没有留下遗嘱,但他留下的遗产却导致了家庭内部持续两年的诉讼。直到2009年5月1 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李可染先生的中国画作
把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于工会院校建设,创建学习型工会院校,就要找准切入点,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建立组织学习机制,营造人本管理氛围。
<正>外语教学,始终服务于国际交往和国际斗争,它因国际交往和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我国的俄语教学也同样如此。
<正> 2.1天然碱加工的现状以内蒙古伊化集团为代表的我国天然碱加工业通过近年的资源整合、资产优化,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伊化集团所有的天然碱加工企业全部隶属于内蒙古
会议
在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差距有其历史渊源,它是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结构单一与多头管理和分散决策造成的,同时,平衡利益诉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
基于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很难反映文献隐含知识的关联。文本将主题模型、关联规则、共词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探讨检索结果的知识关联问题。首先,采用主题模型抽取检索结果文献
合作各方利益分配不合理被认为是影响产学研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合作各方利益分配的比例又是通过技术价格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技术价格的形成机理,遵循合作双方均认可
根据对贵州省1642名大学生进行的"贵州省大学生学习需求"问卷调查,结合有关访谈调查进行资料分析,我们发现贵州省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状况是:学习需求总体上比较高,但其中部分学
<正>日语是一种公认的混种语。其中汉语和英语对日语的影响颇大。而近百年来给日语带来决定性影响者,非英语莫属。说到影响,人们往往会马上想到日语中成千上万的外来语,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