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产品内贸易也在不断扩大,并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模式。与此同时,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其生产能力得到了大步提升,所获附加值也得以提高。那么,产品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升级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将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上和实证的角度给出答案。本文的理论研究表明,产品内贸易对我国的制造业升级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产品内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干中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能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对我国的制造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产品内贸易产生的贸易分工格局锁定效应却会抑制我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对我国制造业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实证研究也表明:随着产品内贸易的扩大,我国制造业在1996—2007年间发生升级现象,且升级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其次是来源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此外,我国制造业的升级与我国产品内贸易互为格兰杰原因,产品内贸易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升级。引入影响产品内贸易效应的人力资本存量、R&D投入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产品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对我国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在产品内贸易的影响下,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与产品内贸易的一致,而R&D投入量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却相反;不过从影响力的大小来看,R&D投入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人力资本存量,接着是加工贸易出口额,最后才是加工贸易进口额。实现制造业升级是我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应该关注影响产品内贸易的因素,通过加大教育力度、提高R&D投入产出效率等手段来发扬产品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积极作用,抑制产品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