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霉病菌毒素与番茄品种抗病性关系的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yaya_t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观察了番茄叶霉病在当地大棚的发病情况;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番茄不同抗病品种经该菌毒素处理后植株体内的某些保护酶(POD、SOD、CAT和PAL)、抗性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活性氧(H2O2、O2-)及MDA含量和电导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这些生理生化变化与植物抗病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1.番茄叶霉病在山西省太谷县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比较严重。经大棚种植八个番茄品种,观察各品种的发病情况,筛选出番茄抗、感品种,其中高抗品种有1个,抗病品种有2个,中抗品种有3个,感病品种有2个,其中中杂8号为高抗品种,823番茄为感病品种。 2.番茄叶霉粗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种子萌发、胚根、胚芽生长有抑制作用和对叶片有致病性。不同品种对粗毒素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对同一品种,毒素浓度越高,种子的萌发抑制率、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也越高。 3.经粗毒素处理后,抗、感品种细胞内保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于SOD、POD、CAT酶活性,抗病品种的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从平均水平上看,酶活性下降,且抗病品种下降比率小于感病品种。对于PAL酶活性,平均水平上PAL酶活性变化是增加的,抗病品种的PAL酶活性都高于感病品种,而且增加比率也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4.粗毒素处理后,O2-产生速率变化表明,抗病品种的O2-产生速率的增加早于感病品种,叶细胞中O2-产生速率总体上为增加趋势,根细胞中为下降趋势。对于H2O2含量,抗病品种H2O2的产生明显早于感病品种,总体上抗病品种H2O2含量增长比率高于感病品种,且峰值出现早。 5.粗毒素处理后,对于MDA含量和电导率,从总体上看,为处理高于对照,且增减比率为抗病品种低于感病品种。 6.粗毒素处理的幼苗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都与杭病性密切相关,但一般表现为杭病品种的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7.番茄幼苗经粗毒素处理后,能引起不同抗病类型品种SOD、POD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图谱变化。其中,SOD同工酶谱变化不大;POD同工酶谱中,抗病品种的酶带数多于感病品种,叶部POD同工酶的酶带数增加;而根部POD同工酶谱趋于一致。可溶性蛋白图谱中,蛋白带数减少。
其他文献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属于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是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物,病毒粒子呈长丝状、无包膜,在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体内循
西安城,四四方方.马路正南正北,没有歪门邪道.路直,人也直.说话喜欢开门见山.对西安人说话,最好直截了当,如果绕来绕去,涵养好的,会被绕晕,涵养差的,会不耐烦,发脾气,用西安
本文对山西太谷、运城等地区采集的番茄和油菜生长期健康植株进行了内生菌的分离和拮抗病原真菌的平板筛选,内生细菌对番茄促生作用筛选,以及对拮抗性较强的菌株进行了代谢产
放线菌LA5菌株是一株对辣椒疫霉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高拮抗活性的生防菌,其作用机理是产生抗生素。疫霉菌病害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土传病害,危害作物种类多,流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