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田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病相关机理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是一种分布广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本研究以天然抗血吸虫病的东方田鼠为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对感染血吸虫后第6、10、15、20、30天东方田鼠肝和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对东方田鼠肝脏转录组基因进行测序,结合文献从中筛选出与东方田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相关免疫分子基因和生长发育相关分子基因,并对这些基因在东方田鼠感染血吸虫前及感染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意图进一步阐明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的天然抗性机理。  方法:  取10周龄东方田鼠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6组分别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剂量为2000条/只。分别取空白对照组东方田鼠和感染血吸虫后第6、10、15、20、30天东方田鼠肺、肝、脾组织样品,HE染色后做病理学观察。  取四只10周龄正常东方田鼠,取新鲜肝脏组织,提取总RNA用SMART对东方田鼠肝脏cDNA进行测序,并统计其生物学水平,细胞学水平,分子学水平基因分布。  通过测序结果结合文献,筛选出与东方田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病相关基因,溶菌酶基因(Lyz)、MHCⅡ类分子基因(RT1-Db1)、CD74基因(Cd74)、补体1q基因(C1qa)、甲状腺素受体a基因(Thr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并对这6个基因在东方田鼠感染血吸虫前及感染后第6、10、15、20、30天表达水平变化进行检测。  结果:  东方田鼠感染血吸虫后第6-10天肉眼可见肺组织出现大量出血点,肺体轻度增大,第15天开始出血点消失;第10-20天肝组织表面出现散在白点,肝体轻度增大,颜色呈暗红色,第30天恢复正常。光镜切片观察显示第6-10天肺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伤,局部有出血点,毛细血管扩张、管壁增厚,支气管和血管周围及管腔内有大量炎性细胞,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第20天后开始恢复;第6-20天肝细胞空泡变性,肝窦高度扩张,肝间质、血管周围及虫体周围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出现灶性肝细胞坏死,第30天后恢复。  东方田鼠肝脏cDNA测序结果揭示了东方田鼠cDNA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生物学水平,细胞学水平,分子学水平功能分类,并从中确定了与东方田鼠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相关基因Lyz、RT1-Db1、Cd74、C1qa、Thra、Igf1基因序列。  东方田鼠肺内感染血吸虫后,Lyz、RT1-Db1、Cd74基因在肺内第6-10天显著上调(P<0.01),第15天起逐渐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Lyz、RT1-Db1、Cd74基因在肝内第10-15天表达显著上调(P<0.01),第20天起逐渐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C1qa基因在肺内第6-10天表达显著上调(P<0.01),第15天起逐渐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肝内表达无变化。Thra基因在肺内第10-15天表达显著下调(P<0.01),第20天起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肝内表达水平无变化;Igf1基因在肺内表达水平无变化;肝内第10-15天表达显著下调(P<0.01),第20天起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印制电路板向大面积、高密度的方向发展,大面积成像、高产量、普通抗蚀剂曝光的激光投影曝光机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精密工作台是激光投影曝光机的核心单元之一,其运动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以及IPv4地址空间的逐渐耗尽,IPv6作为Internet协议的下一版本,取代IPv4成为了必然。虽然IPv6协议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地址空间、方便的网络配置以及优良
随着时代的发展,嵌入式设备和可移动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扮演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桌面领域非常流行的Java技术,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在嵌入式方面。但是由
学位
目的利用血红蛋白释放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对化验室38例检测凝血酶原的全血标本进行筛查,发现一例反常标本,回查大生化全项,发现它是肝功多项异常的肝硬
学位
学位
针对现在地区风电出力预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划分聚类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风力发电预测的算法,首先根据最小误差函数确定最优划分聚类法的类数,选择与待预测日历史日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