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形雷达信号产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20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世纪30年代雷达的出现以及在军事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波形产生一直成为雷达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现代数字技术和VLSI技术迅猛发展,波形合成已经由传统的纯模拟方法发展到现在的直接数字合成,数字方式获得脉冲压缩信号已成为现代雷达普遍采用的波形合成方法。数字方法生成的波形具有严格的相干性、可重复性、高度的稳定性和可编程的优点,能够方便地实现波形参数捷变以及产生任意复杂波形,满足了现代电子战环境中对雷达抗干扰和强生存能力的迫切要求。因此对雷达波形数字产生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雷达信号产生器在雷达系统的性能测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一种多功能小型化雷达回波信号产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结构。该设备体积小、操作简便、便于携带,可模拟LFM、NLFM、单频、相位编码等多种脉冲信号波形,具有较宽的多普勒调制和时间延迟调节功能,能有效验证脉冲压缩与信号处理单元的工作性能,准确评估雷达系统的分辨力、威力范围等技战术指标。该设备也可作为一种简易实验平台为雷达系统提供标准信号源输入。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如下:1.全面分析了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工作原理,对比了直接数字波形合成(DDWS)及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FS)两种数字波形产生方法,并就其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问题进行讨论。2.提出并完成了基于直接数字波形合成技术(DDWS)和数字正交调制方法(采用数字上变频器AD9857)的雷达信号产生器系统的方案设计、硬件设计与调试。3.完成了基于RS-232C标准异步串行通信协议的设计,实现了系统回波数据与PC机之间的数据交换。4.完成了系统所有软硬件的联调及测试工作,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性能优良。
其他文献
IETF提出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基于Internet发展而来。如今,SIP协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仍然局限于点对点的形式,还不能提供对多媒体会议的支持,这一点从SIP的呼叫流程也可
随着我国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流媒体相关业务量增长迅速,造成了对网络带宽的大量需求。尽管宽带技术发展迅猛,但带宽资源仍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视频数据压缩性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