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地下换乘大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换乘大厅的烟气控制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确定了换乘大厅的建筑特点以及烟气控制特点;在理论上分析了如何用理想的双区模型对大空间的烟气控制进行计算,并总结了目前所采用的理论排烟量、补风量、排烟口以及补风口的位置的确定方法;根据火灾场景的设置原则,设置了 7种不同尺寸的换乘大厅,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DS对换乘大厅本身的蓄烟能力,常规烟气控制方法的烟气控制效果和最大火源热释放速率、建筑尺寸以及换乘出口位置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净空高度换乘大厅的排烟量与烟气层最终稳定高度的对应关系,并利用火灾动力学的理论知识,对排烟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1.依靠换乘大厅本身的蓄烟能力不能满足烟气控制的设计要求,设计为“准安全区”的换乘大厅必须设置烟气控制系统。2.由于换乘空间的体量非常大,火灾过程中,烟气层的最高平均温度很小,在70℃以内。因此,当烟气层高于人员所在高度时,烟气层的辐射热对人员的影响不大。3.换乘空间内的面积对烟气层的变化影响不大,而换乘空间内的净空高度对烟气层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在相同排烟量的情况下,净空高度越小烟气层的最终稳定高度越小。4.常规的烟气控制设计方法可以满足较小烟控高度情况下的安全要求,但是随着烟控高度的增加,其最终烟气层稳定高度将小于设计烟控高度,不再满足安全设计的要求。5.不同净空高度换乘空间进行烟气控制设计时,换乘大厅内的排烟量应不小于表6-1中对应的最小排烟量。或者根据机械排烟风机排烟量的计算公式(6.3-4)计算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