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空气传播控制技术的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的历史中,传染病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直处于进行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许多烈性传染性疾病可经过空气或飞沫传播(如SARS、汉坦病毒、新冠病毒等)。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因此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如何更好的控制病毒在空气中传播成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病毒空气传播的主要载体气溶胶颗粒的特点及如何有效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以某ABSL-3级实验室中的负压隔离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分析了气溶胶颗粒的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增加换气次数将导致隔离器内部气流旋涡区域颗粒浓度升高,其他区域的颗粒浓度降低;增加换气次数以及送风温度,能够使颗粒平均粒径增大。减小换气次数,能显著提高0-0.1mm粒径范围中0-0.01mm的颗粒占比。以一个普通双人病房为对象建立模型,基于LES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强度热羽作用下人体呼出气溶胶颗粒的扩散。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室温下人体模型产生热羽流的分布规律趋于一致,热羽流的速度随着人体模型表面温度和室温之间差值的增大而增大;人体呼出颗粒的扩散距离和速度与热羽强度有关,随着热羽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前文研究基础上,模拟了病房内不同通风形式对人体呼出颗粒物的控制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换气次数为10次/h时,侧送上回、侧送下回、下送顶回和下送侧回四种送风形式中,下送顶回的送风方式是控制人体呼出颗粒物扩散的最佳方案。增加换气次数,加剧了颗粒物的扩散,不利于颗粒物的排除;减小换气次数能够更好的把颗粒物控制在屋顶附近,利于颗粒物的排除。换气次数为5次/h时,2.7m-3m垂直高度范围内的颗粒占比达到了36.33%。
其他文献
本文对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670M超临界汽轮机闷缸经验进行介绍,对闷缸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对同类型机组抢修时快速停盘车提供实践依据。
在浙江省的乡村中,竹子是乡村主要的植被类型,竹元素已经深入到乡村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都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竹元素在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
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社会生产的首要条件。在现代社会经济飞快发展和我国卫生医疗体系不断创新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规模下发展的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面临着巨大
高比例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嵌入对燃煤电厂的灵活运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储能技术作为一种调峰调频的应用技术具有不可替代性。首先,从单一储热装置、电热转换-储热装置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