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降香黄檀和顶果树人工林水肥涵养功能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qiny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石漠化地区引种和培育具有生态恢复功能的阔叶树种,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也可大幅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广西马山县是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研究以该地区石山种植的8年生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顶果树(Acrocarpus fraxinifoliu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测调查和室内分析技术,比较和分析降香黄檀、顶果树在林分生产力、水源涵养、土壤肥力改善、植物营养富集与再分配、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固氮菌富集等重要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差异,为岩溶区的树种选择、森林抚育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岩溶区,降香黄檀人工林的胸径和树高增长量(3.20 cm、2.18m)略高于顶果树人工林(1.36 cm、1.67 m);降香黄檀人工林的生物量(枝3.01 t/hm~2、叶2.19 t/hm~2、根1.49 t/hm~2)则显著高于顶果树人工林(枝0.62t/hm~2、叶0.45 t/hm~2、根0.44 t/hm~2)。(2)降香黄檀人工林林冠层对降水的拦截能力显著高于顶果树人工林;降香黄檀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约为859.11 t/hm~2,其中土壤层占98.66%。顶果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为836.24 t/hm~2,土壤层约占99.40%。(3)降香黄檀人工林土壤的有机质、C、N、P、K含量分别为39.84、23.16、3.71、1.48、4.62g·kg-1,叶、枝、侧根及林下植被N含量为25.28、11.64、12.47、18.48 g·kg-1,侧根中的C、P含量和林下植被的K含量为468.2、0.8、20.79 g·kg-1,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顶果树;而叶和枝的C、P含量,枝、枯落物的K含量显著低于顶果树。总体上,降香黄檀对土壤氮元素呈现较高的富集能力,顶果树对土壤磷、钾呈现较高的富集能力。此外,降香黄檀人工林叶、枝、侧根、枯落物的C储量,各组分的N储量,叶、枝、侧根、枯落物的P储量,除枯落物外其他组分的K储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顶果树人工林。养分元素化学计量比分析显示,降香黄檀人工林土壤的C:N、C:P、C:K为6.25、15.63、5.04,叶、枝、侧根、林下植被的C:N比分别为15.84、38.73、38.00、21.47,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顶果树人工林。而除枯落物外,降香黄檀人工林各组分N:P值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顶果树。主成分分析表明,降香黄檀人工林的营养吸收和保持能力强于顶果树人工林。(4)两个树种的4个α细菌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faith pd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降香黄檀根际土壤显著大于顶果树根际土,即降香黄檀根际区域的细菌多样性优于顶果树根际区域;降香黄檀和顶果树的两个树种根际土壤细菌在门水平的优势门均为放线菌门(Acti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等。这5个门的相对丰度在顶果树根际分别占33.74%、22.42%、16.04%、11.58%和6.83%,合计90.61%;在降香黄檀根际,则依次为29.98%、23.66%、18.56%、12.70%、和5.83%,合计90.74%。同时,两个树种的根际土壤中存在丰富的固氮菌,主要组成种类均为根瘤菌属(Rhizobium)、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等,具有明显的根系固氮菌富集特征。(5)降香黄檀和顶果树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chao1、faith pd、shannon和simpson等4个指数均与土壤容重、土壤p H呈正相关,与土壤C含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除此之外,降香黄檀人工林中的4个不同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表现比顶果树人工林更一致,具有比顶果树人工林更加均匀的微生物群落和养分分布规律,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和物种的多样化发展更为有利。整体上,岩溶区降香黄檀人工林的森林生产力、水源涵养、土壤养分富集能力以及土壤细菌多样性优于顶果树人工林。
其他文献
微小RNA(mi RNAs)作为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已被证实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 RNA可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细胞的生理病理进程。Mi R-32参与细胞的脂质代谢和分化,并且在心脑肾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mi R-32参与调节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探讨mi R-32是否可以成为潜在的疾病诊断标志物或者治疗靶标提供参考依据。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转型促使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产生了新的特征,由此对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诉求。本研究对教育理念与教学空间设计之间的关联与演化历程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入适应性概念,以图解的方式,从适应性教学空间设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近期一系列中小学建筑新范例中的探索性设计表达,最后对适应性教学空间的一般特征与设计策略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期为相关设计实践与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018年的海上执法改革开启了中国海上执法建设的新阶段,推动海上执法在依据、协作、职责、力度、过程等维度取得长足的进展。然而,此次改革也遗留或诱发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海上执法依旧面临着地方执法机构设置方式多样、综合执法改革进度缓慢、法律体系不尽健全等困境。为消除这些困境,可以将渐次推进海上综合执法、健全海上执法法律体系、探索设立海洋管理机构、构建较高层次的综合协作机制等作为发展进路,以提升海上执法
地方档案立法是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地方档案治理法治化和规范化的法律支撑。以现行31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为分析样本,地方档案立法呈现如下特征:法规名称形式多样,以“条例”居多;法规修改方式不一,以“修正”为主;法规体例结构多元,以“大而全”为准。上述立法尽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档案治理的有序推进,但也存在立法文本之间简单重复、立法语言和句式表达失范、立法目的未体现档案治理信息化、立法内容缺
目的:观察实施9S现场管理法联合中医护理对提高分娩室护理安全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待产产妇460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待产的产妇46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实施9S现场管理法联合中医护理措施。观察2组分娩室护理风险事件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学位
学位
学位
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是檀香科檀香属的一种半寄生乔木,其在香料、医药、护肤保养品、雕刻、家具以及宗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素有“香料之王”、“绿色黄金”与“神圣之树”之称。人工引种栽培的檀香林生长慢、主干成材率低,尤其是幼林期易出现秃顶、生长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后期檀木的生长。本研究以1-4年生印度檀香幼林为试验对象,通过采用不同修枝方式及修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