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水应力对罗德角效应影响的岩石破坏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石的强度准则在地下工程和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岩石的强度随其组成结构,受力状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本文以均质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岩石的静水应力效应和罗德角效应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岩石破坏过程中各种效应的产生机理。利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系统,对均质砂岩开展了中间主应力效应、静水应力效应和罗德角效应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岩石破坏过程各种效应的内在机理。并基于此提出了岩石复合破坏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揭示岩石静水应力对罗德角效应的影响机理。根据岩石复合破坏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岩石非关联流动法则。同时,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考虑静水应力对罗德角效应影响的岩石强度准则。并利用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数据和离散元模拟方法对该复合破坏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①作为静水应力和罗德角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中间主应力效应对岩石的破坏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岩石在峰值应力处的偏应力与体积应力的比值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增加而减小;随着中间主应力的增加,沿断裂面的优势剪切应力增强,其内部破断面变的光滑清晰,这是优势剪切应力和砂岩的塑性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没有优势剪切应力的情况下,岩石内部产生了大量方向离散的裂缝,在岩石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消耗了部分能量,使岩石塑形增强。因此,优势剪切应力也是岩石脆性随中间主应力增加而增强的主要因素。
  ②静水应力大小显著影响岩石变形特性。在高静水应力条件下,岩石在峰值强度前出现流变特性;岩石体积随着最大主应变的增加不断被压缩。随着静水应力的增加,岩石罗德角效应逐渐降低,岩石的塑性应变阶段显著增长,岩石破坏时的膨胀效应逐渐消失。岩石在π平面上的强度包络线逐渐转变为圆形。由此可见,静水应力对罗德角效应具有明显的影响。
  ③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度准则。该准则能够满足岩石的静水应力效应,罗德角效应以及静水应力对罗德角效应的影响。利用前人的真三轴实验数据对该强度准则进行了验证,该强度准则对这些数据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拟合结果也表明不同岩石材料的罗德角效应随着岩石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应力状态而变化。
  ④基于岩石的颗粒型摩擦材料属性,提出了一种能够解释岩石静水应力对罗德角效应影响的复合破坏模型及其流动法则。该模型认为岩石的剪胀效应导致了罗德角效应,同时静水应力大小直接影响岩石内部胶结物骨架塌缩和岩石颗粒破坏比例,进而影响其摩擦系数和摩擦角,改变剪胀效应,从而对岩石的罗德角效应造成了影响。同时,根据复合破坏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非关联流动法则。该流动法则包含三个塑性势面,并引入了反映岩石加载过程中剪胀效应的参数β。岩石加载过程中其内部可以根据裂隙面的应力状态分为稳定状态和非稳定状态。非稳定裂隙在加载过程中能够释放应变能,这也是德鲁克公设不适用于岩石的原因。
  ⑤利用声发射数据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岩石复合破坏模型进行了验证。从分子动力学角度对张拉裂隙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拉伸裂隙的声发射信号特性,并利用该特性对岩石产生的裂隙类型进行了区分。声发射实验结果表明,在岩石破坏过程中有明显的间歇性,可见岩石的破坏过程是一个应力集中,内部发生破坏,而后应力转移的过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岩石复合破坏模型预测的破坏过程。利用离散元对岩石内部颗粒是否可破碎进行了模拟,从而对复合破坏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发现具有可破碎颗粒簇的模型的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验的真实结果。不同静水应力条件下,模型颗粒簇的破碎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岩石的静水应力效应。同时,模型破坏过程中,在π平面上的偏应变路径偏转情况也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岩石的罗德角效应。
其他文献
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油气成藏动阻力耦合关系与输导体系有效性为核心,深入探讨了饶阳凹陷北部洼陷区古近系运聚机理,并对洼陷区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烃源岩地质地化特征与热演化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饶阳凹陷北部洼陷区沙三段与沙一段源岩生烃特征,认为沙一段烃源岩生烃潜力优于沙三段,但热演化程度较低,生烃能力较弱。不同洼陷不同源岩层生烃特征差异明显,其中马西洼陷生烃能力较强,沙三段烃源岩为主力生烃层,任西洼陷则以沙一段为主力生烃层。
多波技术能够为复杂储层油气藏勘探提供有利的解决方案,体现其优势的关键之一在于有效的转换波成像。弹性逆时偏移是针对多分量地震数据的成像方法,在转换波成像方面具有理论优势。但是弹性逆时偏移转换波成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多分量数据处理的整体流程着眼,围绕影响弹性逆时偏移转换波成像的前期处理、波场模拟方法、成像方法和计算效率开展了理论分析和研究。
  弹性逆时偏移的输入是多分量地震数据。但是传统处理流程首先将多分量数据分为标量纵横波数据,然后分别实施不同处理。因此处理过程改变了数据的形态和纵横波之间相对
本论文以孤东油田为例,针对河流沉积系统中的曲流河储层独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由于曲流河的频发迁移、摆动,导致不同时期点坝的侧向侵蚀切割形成复杂连片、带状沉积。而目前对地下曲流带的研究也只局限于对曲流带平面形态展布的刻画。本论文借助具有较高垂向分辨率的钻井资料以及具有较高横向分辨率的地震资料细致地刻画地下曲流带内部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结构单元的分布特征,并以岩芯分布的分析测试数据推演点坝内部各结构单元的物性分布特征。以期形成一套对地下曲流带储层结构解剖的系统解释方法。
  曲流带边界主要发育废弃河道。废弃
综合应用油气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岩石力学、矿物岩石学、油气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断裂-盖层的时空有效性为核心,深入探讨了长岭断陷龙凤山-东岭地区断-盖耦合控藏机制机理,对断-盖耦合控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定量评价了研究区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明确了断裂的时空有效性与油气运聚的关系。龙凤山地区断裂仅在第一期成藏早中期(距今106.3~103.0Ma)对油气起到垂向输导作用,第一期成藏晚期(距今103.0~101.5Ma)和第二期(距今94.5~81.5Ma)主要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藏的精细描述发展成为地震勘探的重要目标,对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接收到的地震数据获取地下介质中的构造成像和参数分布是地震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全波形反演是数据域反演中的典型问题,基于正演数据与观测数据之间最优匹配的准则,试图重建地下介质参数的全波数信息。随着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全波形反演发展成为地震勘探中的研究热点,并已初步应用到实际数据中,但是对实际数据的要求较高。由于地震数据低频缺失、初始模型不准确和子波未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具有强非线性的全波形反演
随着油气开采的不断深入,深层勘探,复杂地质体,薄层、薄互层,小规模储集体成为了勘探开发的热点问题。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频率会发生吸收衰减,时频分析技术能够描述地震信号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从而进行流体识别,储层厚度预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时频分辨率,低信噪比下时频域有效信息的识别能力,以及时频域弱信号的识别能力,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分别从线性时频分析方法,曲波变换,二次型时频分析方法这三种时频分析方法出发,针对上述三种情况改进或者提出新的时频分析方法。
  线
新疆蒙其古尔矿床是我国主要的天然铀生产基地,矿层碳酸盐和黄铁矿含量高且分布不均,尽管采用较为温和的CO2+O2中性浸出工艺,但仍存在化学堵塞风险。为了解决既有效浸铀、又避免化学堵塞的难题,本论文对该矿床CO2+O2中性地浸过程中铀的浸出和元素迁移机理进行研究,先后开展了室内“矿层水+NH4HCO3+CO2+O2”与“尾液+CO2+O2”静态浸泡试验,以及野外现场“两抽六注”的CO2+O2地浸条件试验,运用矿物学、水文地球化学和地下水动力学、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对蒙其古尔矿床CO2+O2中性地浸体系铀的浸出
煤层瓦斯含量是重要的瓦斯基础参数,为煤层气的资源勘探、评价与开发、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相对精度最高的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是直接测定法。但在取样过程中有大量瓦斯解吸而造成瓦斯损失,易使测定结果误差较大。相关的模拟和低温试验表明用低温抑制瓦斯解吸法可以极大地减少瓦斯损失量。因此,研究基于冰冻煤体取芯技术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含瓦斯煤冰冻取芯钻具设计为目标,开展了冰冻作用后煤体物性及低温条件下瓦斯吸附-解吸-扩散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含瓦斯煤冰冻取芯技术
地下采煤过程中,受采动应力的影响,使处于稳定状态下的煤岩体发生失稳破坏,引起煤岩体内部应力重分布,煤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工作面前方煤体渗透率发生改变,尤其是在高地应力、高瓦斯压力等复杂地质环境中,更易造成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的发生,将会对人员、社会带来惨重的损失。因此,如何消除煤与瓦斯等灾害事故的发生是国内外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论文以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 2+3#突出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现场采动应力测试和瓦斯抽采流量监测,对杉木树煤矿2
控制爆破广泛应用于矿业开采与隧道施工中,其既要求高效破断岩石,又必须减少对保护围岩的损伤。本文以高压水射流精细切缝为基础,提出缝槽水压爆破的控制爆破方法,兼具切槽爆破的定向性和水压爆破的高效性,以达到大范围定向断裂岩石的目的。为将缝槽水压爆破高效定向破岩方法实施应用,需对其理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针对缝槽爆破裂纹定向断裂机理、水压爆破爆炸载荷破岩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