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评论是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面对成千上万的电影不知道如何去选择自己看哪部电影时,方法之一就是参考电影评论。因为首先电影评论(以下简称影评)是新闻语篇的一个分支,也是媒体借助评论者对电影进行评价的重要途径;其次影评反映出一部电影的优劣,它是电影的一个缩影,它让观众去参考是否有价值欣赏某部影片,因此影评具有劝说性,影评中所包含的评价资源具有研究价值。本研究是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影评中评价资源的分布状况,从而揭示这些评价资源的人际意义。评价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J.R.Martin和Peter White提出的,它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的延伸和扩展。评价理论产生以后,人们对其做了大量研究,比如:书评、足球评论、新闻报道评论等。但是利用评价理论来分析影评的研究并不多,更不用说用评价理论来分析影评的人际意义。本文所选影评是《卫报》上七篇关于华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李安导演的电影评论。本研究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对七篇影评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最终得出评价资源的分布,以及这样分布的人际意义。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果:评价理论的三个子系统在所选七篇影评里都有运用,它们都能帮助影评实现一定的人际意义,但它们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在态度资源中,鉴赏资源应用的最为广泛,占态度资源的44.40%,肯定态度(80.95%)比否定态度(19.05%)更常见;情感资源使用频率最低,只占了20.93%,这体现出影评作者希望给读者留下客观公平的印象;而判断资源(34.67%)介于鉴赏资源和情感资源之间。在介入资源中,语义收缩的使用远远多于语义扩张,其所占比例高达71.03%,这体现出影评作者潜在的权威。在语义收缩中,“否定”资源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影评作者在写影评时使用较多的否认或者转折。在对话扩展中,“可能”属于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介入资源。这表明影评作者倾向于与读者进行“协商”。这样做的目的是给不同的声音留下一定的空间,与影评读者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级差系统中,语势资源占级差资源的94.50%,比聚焦资源应用的更为广泛。这体现了影评作者对于自己评价态度的强调与肯定,表明了他们希望通过语篇更好地实现人际意义,从而达到强有力的说服作用。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评价资源是表明作者态度和立场、构建与读者之间“团结”的强有力的工具;评价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影评语篇人际意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