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义”观念从清末到民初的变迁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侠小说诞生至今,学界对武侠小说有了很多的研究,特别是对“侠”的研究,而对“义”的关注不足。侠义是一个整体,“侠”是“义”的外在表现,“义”是侠内在的动力源泉,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使我们不能只关注“侠”在武侠小说中的表现,也应关注武侠小说中的“义”,本文所谓“义”是指在武侠小说中支撑侠行为的内在特质。在传统社会,特别是动乱的年代,合法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人们对正义的需求从没有停止过,社会需要有一个渠道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侠客由此产生。传统侠的行为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如:“有仇不报非君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替天行道”,这些表象的背后强有力支撑就是传统的“义”;清末时期,社会出现动乱,外国侵略者不断的侵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给清政府巨大的打击,清政府在这种打击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受到侵略的过程中,清政府一味的妥协退让,随意的出卖国家利益,这慢慢的激起了人们的不满意识,表现为反满,也就是反对清朝的统治;进入到民初,帝国主义开始在全世界瓜分殖民地,中国也没能逃脱厄运,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忘种的危险,这种状况下,中国人民一开始就拿起反抗的武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民族主义的思潮。从上面的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出,支撑侠行为的“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的特色。本文主要对“义”观念进行一个梳理,并揭示其从清末到民初的变迁。本文拟分为三章,对此问题展开论述。第一章论述传统武侠“义”的观念;第二章论述清末武侠“义”观念的变迁,第三章论述民初“义”观念的变迁,每一章结合文本细读,依据时间的顺序进行论述,并分析“义”观念在三个阶段所呈现的不同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逐时代需求而动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数量庞大、内容广泛,比之创作数量更胜一筹,亦可谓是其一生心血所注。鲁迅的翻译是有择而译,选择的文
曾繁仁先生在美学领域的探究广泛而富有哲学蕴含,其在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引领了新的时代潮流。通过从历时和共时的二维关系来看,曾繁仁先生的研究在不同时期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数字电子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同环境下,模拟电子技术中电路模型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电路的设计、使用、检修,能够简单解决难题。本文将针对模拟电子技术中电路模型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三个实例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电路模型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 电路模型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7 文献标识
里快是内蒙古的汉族作家,然而其草原小说却有原汁原味的草原风。他以独特的视角,鲜明的民族特色,诗意盎然的抒情笔调歌颂草原、赞美草原人民,不但在其草原小说中深情描写草原
采用QFORM-3D软件对P91合金管材的热挤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热挤压过程中变形材料的应力、应变和温度场的分布。着重对不同壁厚管坯的成形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