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原先的高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模式,“绿色经济”理念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设美丽中国、恢复绿水青山成为当下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面对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许多企业积极投资上游产业,建立原材料基地,因此生物资产在企业持有的资产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生物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由于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特性和自然增值性,其会计确认和分类、会计计量与会计信息披露等过程与普通资产相比更加特殊和复杂。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不仅涵盖传统的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环保工程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等各类企业均对生物资产进行了确认。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与生物资产特点动态变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具体会计处理中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当前国内外对生物资产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生物资产整体范围,或是针对农业、林业等某一具体细分类别的生物资产。因此,本文从植物类生物资产这一全新角度出发,在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筛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我国当前植物性生物资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生物资产被定义为“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这正是本文研究的植物类生物资产的来源。植物类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功能、生命周期性、外部收益性以及易受地域差异影响性使得其会计处理与一般资产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本文立足于植物类生物资产的特性,对其会计确认及分类、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选取了横跨林业与种植业、生物医药业等多个行业的5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通过对其2016年企业年度报告相关内容的收集与统计,总结出了我国当前植物类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多用途的植物类生物资产分类不清难以区分、缺乏对植物类生物资产成熟度的划分、缺乏对公益性生物资产的重视、当前计量模式选择无法准确反映植物类生物资产的自然增值、植物类生物资产折旧政策不符合配比原则、植物类生物资产的减值情况难以真实反映、准则对植物类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有待完善以及企业对准则相关规定的执行不到位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如下建议:明确不同植物类生物资产的分类标准、进一步对植物类生物资产成熟度进行划分、细化准则规定推动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完善对植物类生物资产折旧的相关规定、加强对植物类生物资产减值的规范、鼓励企业营造确认公益性生物资产、增加植物类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构建规范统一的信息披露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