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对荒漠草原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宁夏中部荒漠草原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放牧干扰强度,即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未放牧的草地群落结构和土壤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气温、降雨、风速、太阳辐射等环境因子,综合分析不同放牧干扰强度对于草地群落结构和土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扰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种类与组成。三种干扰条件下,植物群落种类较多,未干扰条件下,群落出现退化指示物种。群落植物种类与环境因子中降雨量、气温、风速变化呈正相关。   (2)群落丰富度。未干扰条件下,群落丰富度最低;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群落丰富度呈现出降低、增加、降低的变化规律。群落丰富度在中度干扰条件最高,支持中度干扰假说。   (3)群落优势度。未干扰条件下,群落优势度保持稳定;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群落优势度呈现出增加、增加、降低的变化规律。群落优势度在中度干扰下达到最大,支持中度干扰假说。   (4)群落均匀度。未干扰条件下,群落均匀度增加;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群落均匀度呈现出降低的变化趋势。   (5)群落高度。未干扰条件下,群落高度降低;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甘草和杂草高度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苜蓿在刈割后消失。   (6)群落盖度。未干扰条件下,群落盖度降低;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群落盖度呈现增加、增加、减小的变化趋势,即杂草和甘草盖度在轻度干扰后能小幅度增加,在中度干扰后能大幅度增加并达到最大,在重度干扰后下降。   (7)群落生物量。未干扰条件下,生物量下降;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群落生物量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群落生物量在重度干扰下较未干扰条件下大。降雨和温度等环境因子与群落生物量呈现极显著水平。   干扰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1)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与降雨呈正相关;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中度放牧>轻度放牧>未放牧>重度放牧的变化规律。   (2)土壤含盐量。土壤含盐量随土壤含水量变化而变化,土壤含盐量表现出了中度放牧>轻度放牧>未放牧>重度放牧的变化规律。   (3)土壤养分。2008到2009年全盐、碱解氮、粘粒增加,与降雨量、气温、风速等成正比,而全氮、Ph值则成反比。在轻度干扰下,碱解氮、速效磷、粘粒增加,在中度干扰下,速效磷、PH增加,重度干扰下,全盐、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粘粒增加。随着干扰强度的加剧,土壤的速效钾、速效磷在未干扰下减少,随干扰强度增加后增加;而全氮、粘粒、全盐、有机质、碱解氮、PH值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为先减少后增加。   环境因子对荒漠草原群落结构和土壤特征的影响:   (1)环境因子中降雨量、气温、风速与物种种类变化趋势一致,呈明显正相关。   (2)降雨和温度等环境因子与群落生物量呈现极显著水平。中度、重度、未干扰下,生物量与降雨量、温度极显著;轻度干扰下,生物量与降雨量极显著。   (3)平均风速和太阳辐射对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无明显影响。   干扰下群落结构与土壤特征之间的影响:   (1)干扰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与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一致,即呈现中度干扰>轻度干扰>未干扰>重度干扰的变化规律。   (2)随着干扰强度增加,物种数目和多样性增加、生物量、盖度等增加,与此同时,速效钾、速效磷增加,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出现增加的规律。地上群落结构变化与地下土壤养分变化规律一致。
其他文献
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而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糖尿病人数有2.23亿,据WHO推测
铁路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车流数据.为使这些车流数据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研究这些数据的使用方法,以满足各级调度人员的查询需求.本文分析了车流数据样式,
公交客流信息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普遍运用,结合无线通信技术的公交客流信息采集技术愈发成熟.本文介绍了利用WiFi无线探测数据包收集公交客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