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声弹性定量分析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患者116个乳腺肿块首先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的形状、方位、边缘、边界、回声模式、后方回声特征,有无钙化等情况,按照BI-RADS评分标准给出评分;然后测量病灶的弹性应变率比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出诊断临界值;最后将BI-RADS评分与弹性应变率比值相加做出联合分值(以下简称联合分值法),绘制三者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116个乳腺肿块中,病理诊断良性肿块68个,恶性肿块48个。BI-RAD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832±0.037,诊断敏感性70.8%、特异性77.9%、准确性75.0%;弹性应变率比值法ROC曲线下面积0.927±0.025,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临界值为3.01,诊断敏感性85.4%、特异性89.7%、准确性87.9%;联合分值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982±0.010,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临界值为6.10,诊断敏感性95.8%、特异性92.6%、准确性94.0%。联合分值法、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BI-RADS评分比较,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分值法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比较,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弹性应变率比值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超声技术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BI-RADS评分与弹性定量分析结合可进一步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性。第二部分超声“萤火虫”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评价超声“萤火虫”技术对乳腺肿瘤中微钙化的检出能力及其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应用高频超声观察102例116个乳腺肿块的形状、方位、边缘、边界、回声模式、后方回声特征、有无钙化等情况,做出BI-RADS评分,然后应用超声“萤火虫”技术对102例116个乳腺肿块进行观察,重点观察微钙化灶情况,并做出BI-RADS评分。比较高频超声和超声“萤火虫”技术对乳腺肿块内微钙化的检出率及恶性微钙化检出率;比较高频超声BI-RADS评分及参考超声“萤火虫”技术后BI-RADS评分情况;比较高频超声与超声“萤火虫”技术结合和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高频超声在102例116个乳腺肿块中检出有微钙化的乳腺肿块22个,超声“萤火虫”技术检出有微钙化的乳腺肿块37个,超声“萤火虫”技术对乳腺肿块内微钙化的检出率高于高频超声,二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32个有恶性微钙化的乳腺肿块中,高频超声检出的17个,超声“萤火虫”技术检出29个,超声“萤火虫”技术对恶性微钙化的检出高于高频超声,二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频超声检出的17个有恶性微钙化的乳腺肿块中,恶性肿块14个,良性肿块3个,超声“萤火虫”技术检出的29个有恶性微钙化的乳腺肿块中,恶性肿块23个,良性肿块6个。恶性微钙化在恶性肿瘤中检出率高于良性肿块,二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02例116个乳腺肿块中,高频超声检出良性肿块67个,恶性肿块49个,高频超声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敏感性70.8%、特异性77.9%、准确性75.0%。参考超声“萤火虫”技术后检出良性肿块65个,恶性肿块51个,超声“萤火虫”技术与高频超声结合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敏感性77.1%、特异性79.4%、准确性78.4%。超声“萤火虫”技术与高频超声结合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常规高频超声,但二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萤火虫”技术较高频超声能够更好的显示乳腺肿块内的微钙化,并在有微钙化的乳腺肿块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