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SD大鼠胆道完全梗阻的动物模型,测量胆道梗阻后以及解除胆道梗阻后不同时间点的胆道压力、门静脉压力及血清内毒素含量,观察肝脏、肠黏膜病理形态,探讨胆道压力变化与门静脉压力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为临床中对胆道梗阻患者选择全面合理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以丝线结扎胆总管的方式建立SD大鼠胆总管胆道完全梗阻的动物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测胆道压力、门静脉压力、取门静脉血测血清胆红素及内毒素含量,并在相应时间点取回肠末端组织行病理检测、电镜检测,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2.待胆道压力达到高峰期后以胆肠内引流方式行胆道减压,胆道减压后分不同时间点再次测量以上指标,观察回肠、肝脏病理转归。结果:1. SD大鼠胆道完全梗阻模型建立后,胆总管内压力和门静脉压力逐渐上升,胆道压力第10天后不再增加,门静脉压力第10天后虽然尚在增加,但增速明显减缓。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28;2.血清内毒素含量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到第14天到达峰值,不再增加;3.胆道减压术后前3天,内毒素血症增加,组间差异明显(P<0.05),肠黏膜损伤反而加重。结论:1.结扎大鼠胆总管造成梗阻性黄疸后,门静脉压力在肝脏出现肝硬变以前就有明显升高,与胆道压力的增高存在明显正相关;2.在给梗阻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术减压胆道后,待血清胆红素及肝脏病理形态都恢复正常以后,门静脉压力尚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3.梗阻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术后(术后3天)早期,门静脉血血清内毒素含量反而增加,肠黏膜损伤程度反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