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属溶杆菌属(Lysobacter)、黄单胞科(Xanthomonadaceae),在环境中普遍存在,是一种新型的潜在植物病害生防细菌,可以产生许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例如热稳定性抗真菌因子HSAF (Heat Stable Antififungal Factor)、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物质WAP-8294A2以及抗光氧化的多烯类色素等,而目前这些物质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在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中存在依赖于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和DF(Diffusible Factor)的两种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调控细菌许多的生物学功能,如存活力、抗氧化压力、致病性等。产酶溶杆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同属黄单胞科(Xanthomonadaceae),我们拟探究在产酶溶杆菌中是否也存在这两种群体感应系统,如果存在,是否参与调控HSAF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以OH11菌株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在产酶溶杆菌中也存在依赖于DSF和DF的两种群体感应系统,并且这两种群体感应系统对HSAF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有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我们也鉴定了DF的结构是两种同分异构体物质,即3-羟基苯甲酸(3-HBA)和4-羟基苯甲酸(4-HBA)。研究结果表明,DSF与DF均正向调控HSAF和WAP-8294A2的生物合成;DSF负向调控黄色素的合成,DE正向调控黄色素的合成,并且DF的调控力度要大于DSF;另外,DSF还单独参与调控细菌的菌落形态。为了进一步研究DSF与DF的功能,我们进行了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表明,DSF与DF均是全局性的调控因子,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并且它们还共同调控一些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第一次揭示了依赖于DSF与DF的两种群体感应系统在调控这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