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的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西部地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西部大开发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从现实意义上讲,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整体水平较低,亟待发展;与此同时,拥有丰富资源和多项后发优势的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所拥有的潜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这种潜能释放出来?这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将起到巨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财政支农投入作为启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不可或缺的。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是加快西部农业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状况的重要内容,是农民致富的法宝。因此,深入研究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财政政策,对于摆脱目前农业发展的困境,促进农业乃至整个西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财政效率的观念,立足于西部农业特点,借鉴国外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方法,在总结过去财政支农投入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支农投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篇幅设计上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明确研究背景,阐述政府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创新之处进行说明;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特点,并对财政支持农业的总体状况作了简要历史回顾和初步分析;第三部分介绍了国外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几种模式,重点研究对建立适应我国的财政支农效率评价体系的借鉴意义;在第四部分中构建了财政支持农业的效率评价体系,以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数,构建“三农”公共因子变量;第五部分运用经济学中的贡献率分析和弹性分析方法,多元分析中的典型相关方法、偏相关法和聚类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法,进行财政支农支持效率的实证分析;在第六部分中首先肯定了财政支农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对于现阶段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而后提出了增加财政支农净投入要和制度创新并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的重点内容等政策建议。 本文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目前政府财政对于西部地区农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