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献研究 (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理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提出过多种学说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理。这些学说主要有如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损伤反应学说、炎症反应学说等,但这些学说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其中内皮细胞损伤是上述各种学说共有的环节,也被认为是重要的始动环节。血脂异常、高血压、免疫复合物、感染等危险因子均可造成内皮损伤。继发于内皮损伤的内皮通透性、粘附性、血液凝固性改变及所释放的大量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在长期高脂血症的情况下,增高的脂蛋白中主要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和胆固醇对动脉内膜产生功能性损伤,使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单核细胞粘附在内皮细胞上边数量增多,并从内皮细胞之间移人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修饰的或氧化的LDL,转变为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使病变不断向前发展。可见ox-LDL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p38MAPK为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成员,可被多种细胞外刺激激活,导致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调控某些因子表达。研究表明:ox-LDL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激活p38MAPK,通过p38 MAPK信号转导系统调控引起单核细胞趋化的相关因子表达,这是ox-LDL致As发生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因此,抑制p38MAPK的活性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其相关疾病的发展。目前,能够切实有效地在早期防治As的药物较少,因此,在中医药中寻找有效的方法和药物将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ox-LDL所导致的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损伤和功能失调是引发As的病理生理基础。ox-LDL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但ox-LDL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进行,并不断为As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三) 中医药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中医“胸痹”、“痰饮”、“眩晕”、“水肿”等病范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病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高体虚有关,其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气血亏虚,标实是痰瘀互结。 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As的临床报道虽多,但尚未形成系统统一的分型及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