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曲霉毒素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噬菌体模拟表位的筛选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owa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是由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的某些种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包含七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最普遍且毒性最强。OTA具有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免疫毒性、以及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等特性,对动物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1993年将OTA列为2B类致癌物。目前,用于检测OT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液相-质谱联用法(LC-MS)、荧光检测法等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步骤繁琐、成本高、要求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不仅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对检测样品纯度要求低,操作简单可行,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但是,酶联免疫分析法的竞争性检测是建立在酶标记毒素或载体偶联毒素作为竞争抗原基础上的有毒检测体系,而且还存在标品毒素昂贵、进口受限、偶联反应繁琐以及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等缺点。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出现有力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淘选可以得到OTA的模拟表位,以无毒的模拟表位代替有毒的标品毒素用于毒素的检测当中,有效的解决了OTA毒性大、操作不便等问题,为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赭曲霉毒素A完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采用活性酯法(NHS)将OTA分别与大分子载体即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进行连接,制备了免疫原OTA-BSA和包被原OTA-OVA。紫外扫描和SDS-PAGE鉴定表明OTA与BSA、OTA与OVA偶联成功,偶联比分别为7:1和4.5:1。用制备的免疫原OTA-BSA免疫Bal 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制备的包被原OTA-OVA包被ELISA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人工抗原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小鼠血清中抗OTA的抗体最高效价可达1:512000,为OT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2.赭曲霉毒素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用制备的人工抗原OTA-BSA免疫6周龄Bal b/c小鼠,经四次免疫后,测定小鼠血清中抗OTA的抗体效价及其敏感性,选择免疫效果较好的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进行筛选。经3次亚克隆后得到2株可以稳定分泌抗OTA的单克隆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B2和2G3。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单抗腹水,辛酸-硫酸铵法对其进行纯化。经ELISA方法鉴定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均可达10-6,IC50值分别为0.723ng/mL和0.683ng/mL,亲和力常数分别为3.05×1010L/moL和2.56×1011L/moL,经抗鼠单克隆抗体亚型试剂盒鉴定,2株单抗的亚型均为IgG1型。3.赭曲霉毒素A模拟表位的亲和淘选以纯化后的抗OTA单克隆抗体为靶标,亲和淘选噬菌体随机七肽库。共进行4轮淘选,在第4轮淘选的洗脱物滴度测定过程中,从总蓝斑数不到100的平板上挑取20个噬菌斑克隆,经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确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将这些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和翻译,得出模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以单克隆抗体1B2为靶分子,所筛选出的模拟表位序列均为TTQVLEA;以单克隆抗体2G3为靶分子的筛选中,得到了两种模拟表位序列,分别为VIGNSDP和QQSWLHI。
其他文献
挤压边墙技术作为世界坝工史上一门比较新兴的技术,虽然自诞生以来已经在许多混凝土面板坝工程上面进行了推广应用,但其还有许多方面有待研究和完善,特别对其是否会因增加约束
水力发电是可再生的环保能源,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水电站一直是我国电力能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水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河流上进行梯级电站的开发,充分利用流域的水能资源势在必行。随着梯级电站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问题也应运而生,特别是梯级电站的负荷优化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着梯级电站的发电效益。因为梯级电站之间需要时间进行通信协调,所以负荷分配的实时性受到制约;再者由于梯级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的计算相对
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抗毒素,具有抗菌、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癌等许多药理作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等行业。目前生产白藜芦醇还主要是植物提取法,但在自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