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本质上讲,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伦理精神;是一种道德品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人民觉悟的集中反映;也是一种维护国家利益的行动。爱国需要理性,需要深沉和正确的爱。
忠君爱国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讲求国家利益至上、以义制利、养浩然正气、清正廉洁等爱国价值追求。1840年后,我国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爱国主义升华为近代爱国主义,从根本上超越了忠君爱国。随着爱国救亡斗争的深化与西方思想观念的输入,以君权至上、朕即国家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国家观念受到新思潮的挑战冲击,尊重民权、民为国本为基本内容的近代国家观、政治观是最具挑战力的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和五四运动精神契合在一起。此时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归纳为以科学强国的精神、以民主促觉醒的精神、探索与创造救国的精神、奋斗与牺牲报国的精神。伴随着20世纪初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展,出现了以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思想宣传高潮。中国先进分子大都把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视为救国的当务之急。近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铸是在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结合中完成的。
当代爱国主义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相统一、爱国主义是知与行的统一。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时代的发展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爱国主义精神,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结合。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面对着重大挑战。从全球化背景看,全球化使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础的国家主权观受到冲击;全球化使民族文化受到冲击;全球化使人们的爱国理念与爱国情感受到冲击;全球化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冲击。从网络环境看,网络信息泛滥冲击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网络中人类聚合新标准淡化了国家和民族意识;信息选择自主化淡化了爱国意识;网络信息的快捷改变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由此,一部分人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与理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惑。他们缺乏爱国理性;爱国价值取向多元化进程中趋向于现实化和庸俗化;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信心不足;对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匹配认识不清;对爱国主义遭遇的经济全球化挑战认识不清。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重在建设的原则、实践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原则、群众路线的原则等科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原则。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国情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寻找既符合时代特征,又适应我国实际,还能发挥优势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从学校途径看,要强化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爱国主义情感。从家庭途径看,家庭转型给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新课题,要牢牢把握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点,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起来。从社会途径看,要注重大众传媒教育、特殊时机教育和生活环境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利用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历史教育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专题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自我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的方法、知行统一的方法、制度教育法、生活化教育法,切实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