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问题化解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媒体时代”,全息媒体、全程媒体、全效媒体等协同发挥作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此背景下,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与信息传播的方式都和以前大为不同,新闻舆论工作迎来了新挑战。新时代之下,“全媒体”的内涵也更加丰富,这标志着以媒体融合为基本特征的全媒体时代已正式拉开序幕。进入全媒体时代,新闻的专业属性不断下降,所有个体都可以在社会事件发生后直接、迅速地了解和传播相关信息,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愿,成为单独的新闻发布者与参与者。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向来都是舆情问题频出的领域,城市管理执法者的社会形象也一直是中性偏负面的。城市管理部门如何运用“互联网+政务”模式,怎样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充分融合,借助全媒体高效地、科学地进行形象管理,这是当下城市管理单位和相关行政人员需要重视并解决的新时代课题。本文在首先从丰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内涵为切入点,对全媒体环境下我国城管执法问题进行描述,包括民众对城管综合执法部门产生信任危机,媒体的片面报道对公众的误导,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媒体参与不足,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自身的问题。全媒体时代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问题的出现也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累积,本文对全媒体时代城市城管综合执法难的原因展开分析,具体有负面形象标签化,城管执法信息无序传播,执法部门应对舆情不当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这四方面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全媒体时代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问题化解的建议,包括掌握主动宣传权,提升相对人法律意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树立城管执法队伍良好形象,提高公信力。牢牢把握全媒体时代机遇,切实改变群众对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负面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序开展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提高政府的人民满意度。
其他文献
弱视作为一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疾病,威胁着我国儿童的视力健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弱视治疗的过程既漫长又枯燥,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医院、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为弱视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弱视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父母作为弱视治疗的主要干预者,在陪伴子女治疗过程中的心态和应对方式是影响治疗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的医疗模式难以满足弱视儿童父母的需求,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进行介入,为他们提供专
人象冲突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与野生动物发生冲突的一种特殊现象,在我国云南省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这种冲突尤为明显。当地林业部门为了缓解人象冲突设置了亚洲象监测员这个岗位,聘请当地村民担任亚洲象人工监测预警工作。这个群体却极少进入到大众视野,更不为人知的是他们在每日的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着巨大风险。本篇报道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关注人象冲突升级背景下,普洱市境内亚洲象监测员的故事。报道以亚洲象监测
本文是一篇关于《法庭演说》第一部分内容的翻译报告。《法庭演说》是一部旨在帮助法律专业的学生和年轻律师如何做好准备以履行其作为律师的职责的指导书。本翻译报告主要探讨了翻译该书第一部分中的定语从句时遇到的困难及其翻译方法,定语从句这种语言现象在《法庭演说》一书原文中频频出现,增加原文本的句子长度、词汇信息,并且使句子结构更加复杂化,这些都给本报告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不少障碍。因此,定语从句是法律语言汉
网络电商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催生了“刷单兼职”行业。然而由于网络本身的隐蔽性、技术性等特性,生活中不乏以刷单招工为名义,实则利用信息网络设置骗局的犯罪行为。实践中此类网络犯罪多利用技术手段或借助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更常有上、下家“链条式”的行为特点,往往因犯意联络模糊、主观明知及目的难以认定、外观表现为网络中立帮助的业务行为等导致共犯的成立问题重重。理论界对此类案件的定性争议颇多,司法实务中此类案
寻衅滋事罪是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罪名,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发展,越来越多新型的寻衅滋事行为类型出现,司法实践中,寻衅滋事罪的“口袋性”愈演愈烈。本文以寻衅滋事罪在司法中的新近扩张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考察揭示其近年来扩张的行为类型以及司法困境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五个方面针对本罪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提出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标准与方法,限制寻衅
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是指当某一行政执法机关将要作出对其单位而言属于“重大”的行政执法决定时,在该决定最终作出之前须将拟作出的决定交由法定的法制审核机构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等审查,由法制审核机构对拟作出的决定提出书面审核意见供执法机关参考的一种行政行为。探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内涵,应从行政执法及行政执法决定、“重大”的范围以及法制审核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
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法理论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同时也是世界性的法律制度,而我国司法实务中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实务中适用时所出现的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最容易引起争议、也最受社会公众和舆论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适用难的特点,不少学者将其称为僵尸条款。然而,从2016年"于欢案"到2018年的"于海明案",僵尸条款适用困境有逐渐被打破的趋势。在"
量刑建议从开始探索到现在的逐步完善,已有十余年。量刑建议的类型也由最初的概括刑量刑建议逐步发展到当下的幅度刑量刑建议、精准量刑建议。如果说量刑建议是连接被追诉人供述和法官裁量的桥梁,那精准量刑建议更是连接被追诉人的认罪认罚具结书和法官裁决书的纽带。检察机关对精准量刑建议的广泛适用似乎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股“热潮”,“过热”的背后是检察机关对发挥其主导作用的一种彰显,这在实践中难免就会出现一些差强
现代被害人学的研究表明,在所有的犯罪案件中,除所谓无被害人的犯罪,必然存在犯罪人、被害人及其双方的相互作用。1尽管刑事责任的评价对象专指犯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害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属于可有可无的角色,反之其言语、行为等表现时常能够影响甚至是塑造他人的犯罪行为。但我国传统刑法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将研究视角聚焦于犯罪人身上,以犯罪人为中心,通过分析其主观罪过和客观行为来裁量其刑事责任,对被害人的研究则缺乏
在实行“双罚制”的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由于其地位、作用明显而比较容易认定,但对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因其犯罪特征不明显,办案人员通常很难把握对其定罪量刑的尺度。究其原因,还是立法所存在的局限所致。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刑法总则、分则及其他法律文件中找到关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立法依据,进而探究出立法者的态度、观点或者某种倾向性。为了解决“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问题,本文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