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前后肿瘤大小、TNM分期、血清CEA等指标变化及术后患者生存率等变化情况,以评估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2009年我院胃肠外科术前明确诊断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根据2006年美国NCCN直肠癌治疗指南[1],直肠癌术前诊断TNM分期为:T3N0或任何的T,N1-2;T4和/或局部不可切除;选择合适患者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44例作为治疗组,另外选择直肠癌患者45例,完善术前检查,行直肠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予以改良FolFox7化疗方案行术前化疗一疗程,化疗共进行3天,方案如下:奥沙利铂根据体表面积用药,130mg/m2,计算出总量,在介入下经肠系膜下动脉造影,选择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进行置管,将奥沙利铂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灌注血管内,将剩余的奥沙利铂加5%葡萄糖溶液500ml持续静脉滴注2-6小时,仅一次;替加氟注射液按体重一次15-20mg/kg,将1g替加氟加100ml生理盐水经直肠上动脉泵入,其余部分加入微量泵加120ml生理盐水48小时内泵完;亚叶酸钙按体表面积200mg/m2,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休息2周后,行局部放射治疗,照射总剂量30Gy,分次剂量3Gy/(次/日),每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完成后休息2天后进行下次放疗,共两个疗程,4周后再次入院行血液检查及腹部CT等检查,对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体积大小、血清CEA及腹部CT显示肿瘤局部变化(T)及周围淋巴结变化情况(N)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所有的患者均由我院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行直肠癌根治术,其中行Mile’s术有32例,行Dixon术有57例,保证切缘阴性。术后所有标本均进行切片染色、免疫组化等病理处理,术后切片结果分析分期(TNM)与术前分期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后分期变化情况。所有患者术后继续予以常规化疗(改良Folfox7方案),治疗组5个疗程,对照组6个疗程,并定期进行随访,包括血液检查、肠镜、胸片、腹部CT等。并对肿瘤大小变化、治疗前后肿瘤分期(TNM)变化、CEA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及术后生存率等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为直肠癌,其中管状腺癌49人(56.34%),乳头状腺癌6人(7.42%),乳头-管状腺癌30人(30.80%),粘液腺癌2人(2.81%),印戒细胞癌2人(2.81%)。通过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者有29例(67.42%),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者有14例(30.33%),局部体积增大者有1例(2.25%)。CEA值升高者有10例(22.73%),正常范围及以下者有34例(77.27%)。对82例进行随访,7例失访,随访时间为6月~36月,死亡有19例(23.17%),复发转移有20例(24.39%),存活有63例(79.32%)。通过治疗后有9个患者可行保肛手术治疗,且切缘病理检查阴性,保肛率上升了近60.8%,单因素分析肿瘤体积大小及CEA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肿瘤分期(TNM)显示,原发肿瘤T4期减少了17例(68%),T3期减少了9例(47.37%),T2期增加了26例(59.09%),区域淋巴结N1减少了21例(80.77%),N0增加了26例(59.09%),肿瘤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97.73%,死亡率为2.27%,无瘤生存率为97.73%,复发转移率为2.27%,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4.44%,死亡率为15.56%,无瘤生存率为88.89%,复发转移率为9.09%;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88.13%,死亡率为2.70%,无瘤生存率为88.13%,复发转移率为2.70%,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68.46%,死亡率为31.54%,无瘤生存率为66.09%,复发转移率为12.12%。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的生存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的治疗由传统的手术治疗逐渐转变为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模式,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肿瘤科医生的研究热点。通过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不仅可以缩小肿瘤体积,肿瘤的TNM分期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影响CEA等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术前行放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缩小肿瘤体积,且放疗效应可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术前进行化疗,可以充分发挥化疗药物疗效,使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达到最大,术前的放化疗联合应用有助于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最佳,对肿瘤有降低分期,使肿瘤的切除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并可提高保肛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使术后1年、2年、3年生存时间延长,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提高,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新辅助放化疗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生存率及保肛率有明显提高,但是对于远期生存率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