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是粤、湘、桂交界的三角地带,其境内语言资源丰富。本文的研究对象铺门话是贺州境内的方言之一。铺门话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铺门镇及其周边一些镇。因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原因,导致铺门话处于勾漏片粤语的包围之中,并表现出较有特色的语音特征。铺门话的归属至今尚无确切定论。本文选取铺门镇龙桂村为调查点,调查描写了铺门话的语音面貌。主要描写了铺门话的语音系统,并对其两字连读变调、声韵调配合关系的情况进行描写与分析,并制定了同音字表。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将其与中古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铺门话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的语音特征。同时,将铺门话与周边方言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出它们的异同点及亲疏关系,进一步认识铺门话的语音发展现状。在比较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统计法、历史层次分析法、历史比较法等方法,对铺门话古非组和知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一二等韵的分合及古全浊上的分化情况等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铺门话存在明显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效摄一二等基本都还能区别、全浊上今多读阳上等存古音韵特征。其次,我们还探讨了铺门话古全浊声母的今读情况,重点分析了古全浊声母的送气情况、今读擦音[θ-]和[∫-],以及古匣母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的情况。第三,我们还探讨了铺门话阳声韵尾[-m、-n、-η]和入声韵尾[-p、-t、-k]的分化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其鼻化韵和入声舒化演变的条件和成因。最后,对铺门话的归属再做探讨,我们认为,铺门话是由外来语言与当地语言不断叠加融合而成的、带有明显存古特征的勾漏片粤语较为特别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