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传播中的国家形象研究——以美国《时代》周刊2006-2008年对华报道为例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形象已经成为该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最大的无形资产。国家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位,影响着国家目标的实现,利益的形成,外交政策的制定,甚至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政策等领域,国家形象的塑造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事务中的重要环节。   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我们所追求的和平崛起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安,中伤,乃至遏制,因此,为了在国际上形成同我国地位和声望相称的舆论力量,增强我国的对外传播力,积极应对西方主流媒介的误读,对如何利用媒介更好的构建和提升国家形象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现实合理性及实际意义。   本文从国家形象的界定入手,以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至2008年对中国的报道为例,考察其所塑造的中国的形象,并归纳出其涉华报道的特点,在反思我国的媒体在传播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存在那些问题的基础上,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主要包括重铸媒介公信力,修复媒介形象,利用媒介事件,进行积极的媒介沟通及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等几个方面。力图为新时期的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考。
其他文献
媒体在记录社会现象、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和重大工程的报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关于三峡工程的新闻报道跨越了一个世纪,累计报道总量达几十万篇。这些
期刊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优质的内容成为当前影视剧行业争夺的焦点,特别是对网络小说版权的购买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即IP剧,逐渐占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