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作为放射治疗的一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皮肤癌等癌症的治疗。目前临床广泛运用的放射性核素是一种被称为碘125的物质,将若干具有放射性核素的粒子密封在钛合金包壳中制成放射籽源,将籽源植入癌细胞组织内,通过释放出的能量射线,实现对癌细胞的精确致命打击。将放射性碘125核素吸附在载体上并密封于包壳中是目前制备碘125放射籽源的传统方法,其中吸附载体主要分为三种物质:金属载体,如钨丝、钯丝、银丝:陶瓷材料,如陶瓷小球;有机材料,如离子交换树脂微球等。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将载体浸润在含有放射性碘125核素的碘化钠或者碘化钾溶液之中,使得放射性碘125核素吸附在载体之上。实验环境对于传统制备工艺有着较大影响,一方面载体对于放射性碘125核素的吸附效率不高,同时由于过于依赖于实验环境,如溶液的酸碱度、环境的温度和吸附的时间等,吸附值会有所波动;另一方面,载体上放射性核素吸附的均匀度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核素吸附的均匀度将直接影响籽源放射剂量分布的均匀度。本文基于微流体控制技术创造性的提供了一种制备含有放射性碘125核素的核壳型核芯微球的方法,通过将若干微球密封在钛合金管中得到新型放射性碘125籽源,鉴于这一研究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而目前的微流体控制技术产量较低的缺憾,本文也对多通道微流体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设计组装了基于毛细管的微流体控制系统并制备了核壳型液滴,通过对液滴进行紫外灯在线固化,成功制备出尺寸可控的核壳型微球,其中核相为含有放射性碘125核素的溶液、外相为经过紫外灯固化之后的聚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PTPGDA),该微球中含有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可以精确控制,核相粒径为150μm~500 μm,微球粒径为600 u m。2,利用MCNP程序对本文制备出的新型放射性碘125籽源进行放射剂量分布模拟计算,探究核相相对于微球的位置对于放射剂量的分布的影响,并验证了当微球直径为600 μm,核相直径为500 μm时,相对位置对放射剂量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探索多通道毛细管基微流体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建造,分别开展了4通道及16通道毛细管基微流体控制系统的研制,为微流体控制工业化装置的研制提供有益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