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外周动脉狭窄或硬化闭塞是导致严重下肢动脉缺血、肢体远端坏死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重建患肢血液供应以救治缺血的肢体。自体静脉移植术是开通患肢动脉血运的重要外科治疗手段之一,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远期效果却因血管腔出现再狭窄而不甚理想,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是静脉移植术后血管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Micro RNA(mi RNA),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环状RNA(circ RNA),m RNA均在血管内膜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移植静脉内膜形成过程中全转录组水平的RNA表达情况仍不清楚。目的构建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检测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情况和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RNA测序的方式探讨移植静脉内膜增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本实验使用间断缝合、端端缝合的方法将大鼠左侧颈外静脉移植到腹主动脉上,构建自体静脉移植的大鼠模型。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用于评估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情况。使用RNA高通量测序来鉴别移植静脉组织中差异表达的RNA,主要包括m RNA,micro RNA,lnc RNA,circ RNA。利用GO和KEGG分析预测差异表达的RNA的功能。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和Mi Randa数据库预测竞争性内源性RNA(ce RNA)对。结果静脉移植大鼠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术后14天组与对照组比较,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明显。术后14天组与对照组比较,RNA高通量测序共发现了4223个差异表达的m RNA、265个差异表达的micro RNA、2221个差异表达的lnc RNA、117个差异表达的circ RNA。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绘制了lnc RNA-micro RNA-m RNA的ce RNA关系对和circ RNA-micro RNA-m RNA的ce RNA关系对。GO和KEGG分析预测了差异表达RNA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其中一些差异表达的RNA广泛参与细胞增殖、细胞表型调控相关、炎症反应有关的通路,包括c GMP-PKG通路、钙离子调控通路、细胞黏附通路等。结论以上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4天组的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明显,利用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对照组和术后14天组中差异表达RNA,并做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一些m RNA、micro RNA、lnc RNA、circ RNA可能参与细胞增殖、细胞表型调控、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RNA可能通过这些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影响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进程。但是,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探索这些差异表达的RNA参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具体发病机制,期待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