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新经济地理学透视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每年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和非农产业向沿海地区的集聚,表面上,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的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通过这种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劳动力工资的回流,沿海与内地的总体实际人均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缩小。针对这个现象,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通过探讨产业集聚机理的基础上,应用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所带来的效应。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我们发现,如果考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摩擦时,随着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率的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地区间的总体发展差距均可能会出现增大的趋势,而这种劳动力的跨地区转移却对中国区域间的实际人均收入差距起着一定的均衡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出口贸易的相关经济数据,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
通过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的现象进行描述,着重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可以发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内地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正在迅速膨胀,并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牵引力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