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国民政府的1935年币制改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中国漫长而曲折的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论文从中国1935年币制改革考察中日矛盾的迅速升级,旨在说明:1935年币制改革,不仅是中国内政统一的需要,而且是与东亚国际关系特别是中日矛盾密切联系的重大事件。它引发日帝对中国币制改革的恼恨,疯狂推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迅速升级,更加急迫地把侵占华北作为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经济与战略基地。国民政府为了摆脱内忧外患而决心实行币制改革。“九·一八"事变得逞后的日本很快将其侵略矛头指向具有重要经济与战略地位的华北,并在1935年不断策动华北自治阴谋。日寇深入中国心脏地带制造“华北事变”,给国民政府以巨大的政治经济打击和国防军事威胁。潜怀亡华野心的日帝认为,此时中国陷入金融危机,乃是其推进征服中国战略的良机。因此,日本以各种殖民侵略手段来加重中国的“经济国难”。同时,为了排斥英美而独霸中国,日本提出了“天羽声明”、“广田三原则”,极力阻挠英美对中国的任何支持。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不仅改善了内政,而且影响了外交格局。币制改革使中国财政金融状况得到明显稳定和改善,经济出现了好转甚至短暂复苏。这也为凝聚全民族的经济政治力量,抵制日本侵略提供了实力基础。日本感到,以新币制改革联合英美而抵制日本的中国正在强化其抗战准备,只有加紧策动华北自治运动,才能破坏中国改革新币制的成果。这样,恼恨并阻挠中国币制改革,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就充当了肆意加剧中日矛盾的疯狂推手。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的危机局势下,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超出了中国内政范围,成为引起东亚国际关系重构的一个重大因素。通过币制改革,中国政治经济统一局面得到了新的整合,并显现了中国民族的自强意识,初步凝聚了抵制日寇侵华的抗战力量。正是由于日本看到“华北事变”后无法使中国人完全屈服,才不遗余力地疯狂推动中日矛盾迅速升级,急急加快其全面侵华战争的殖民主义步伐,企图把侵占华北作为其灭亡整个中国的经济与战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