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因素。苯胺类物质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而且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含有苯胺类物质的废弃物,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随工业生产。水生生态系统是可能受苯胺危害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本研究选择芳香胺类污染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苯胺作为污染物,以浮水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作为供试植物,从形态、营养生长和生理学等方面研究了苯胺对紫萍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苯胺显著影响紫萍叶状体数量。实验期间,对照组紫萍叶状体数量显著高于苯胺存在的各实验组,但苯胺对紫萍叶状体数量的抑制作用与其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当浓度)0.4m1/L时,苯胺能显著加速紫萍叶状体变黄,且这种作用效果与苯胺浓度成正相关。当浓度)0.8ml/L时,苯胺能导致紫萍个体出现死亡现象,而且死亡率与暴露在苯胺中的时间有关。2.苯胺能加速紫萍叶状体从母体上脱落,尤其在苯胺浓度较高的情况下,紫萍植株中具有1-5个叶状体的个体数量显著增加。3.当浓度≤0.1ml/L,苯胺对紫萍生物量累积无显著影响,而当超过这一浓度,紫萍生物量显著降低。导致紫萍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与苯胺能够影响紫萍体内含水量、叶面积大小以及光和色素含量有关。4.苯胺能够导致紫萍CAT和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增加POD活性。表明紫萍可以通过自身的抗氧化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苯胺的影响,但高浓度苯胺显著降低紫萍的抗逆能力。5.暴露在苯胺存在的环境24小时后,MDA含量显著增加,且与苯胺浓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苯胺浓度越高,MDA的含量越多,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苯胺能使紫萍体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浓度越高,这种破坏越严重。6.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和电导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苯胺可能不是通过改变水体部分理化性质而影响紫萍的生长过程。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苯胺通过影响紫萍的营养生长过程,改变紫萍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等。部分形态学和生理指标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表明该植物在苯胺污染类污染的监测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