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患者使用传统Hawley保持器和热塑压膜保持器进行观察,探讨保持器的类型对再矿化的影响。并对脱矿区进行不同再矿化治疗,观察其再矿化改变。 方法: 1入选标准 筛选2010~2011年在我院正畸门诊固定矫治结束的患者。对比治疗前照片及首诊记录,选取本次正畸前无正畸治疗史、无易发龋倾向、无氟斑牙、无牙釉质发育不全、无不良习惯、无慢性病史,治疗前指数牙面无脱矿,治疗后牙面有白垩色脱矿但无龋洞的患者共30名,其中男性10名,女性20名,年龄15.4±3.5岁,共233颗牙。 2患者分组 将患者按来诊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名患者随机分到两种不同保持器组,即: A组:用传统保持器(Hawley保持器或改良Hawley保持器)进行正畸后保持的患者15名,年龄15.0±4.3岁,共117颗牙; B组:用热塑压膜保持器进行保持的患者共15名,年龄15.0±2.3岁,共116颗牙。 再将两个不同保持器组的患者分别随机分至不同再矿化处理组1组、2组和3组,即: 1组:涂布0.9%氯化钠注射液; 2组:涂布义获嘉伟瓦登特氟保护剂(0.10%F-)进行再矿化治疗; 3组:对脱矿区域用格鲁玛酸蚀剂(釉质型,35%浓度)酸蚀后再用义获嘉伟瓦登特氟保护剂(0.10%F-)进行再矿化治疗。 以此按照对患者的不同处理分为以下各组: A1组:患者戴用传统保持器,涂布0.9%氯化钠注射液(年龄:15.3±2。2岁,共37颗牙); A2组:患者戴用传统保持器,用义获嘉伟瓦登特氟保护剂(0.10%F-)进行再矿化治疗(年龄:15.8±4.5岁,共38颗牙); A3组:患者戴用传统保持器,对脱矿区域用格鲁玛酸蚀剂(釉质型,35%浓度)酸蚀后再用义获嘉伟瓦登特氟保护剂(0.10%F-)进行再矿化治疗(年龄:13.8±1.6岁,共42颗牙); B1组:患者戴用热塑压膜保持器,涂布0.9%氯化钠注射液(年龄:17.9±5.4岁,共40颗牙); B2组:患者戴用热塑压膜保持器,用义获嘉伟瓦登特氟保护剂(0.10%F-)进行再矿化治疗(年龄:13.3±2.5岁,共35颗牙); B3组:患者戴用热塑压膜保持器,对脱矿区域用格鲁玛酸蚀剂(釉质型,35%浓度)酸蚀后再用义获嘉伟瓦登特氟保护剂(0.10%F-)进行再矿化治疗(年龄:15.5±3.3岁,共41颗牙)。 3再矿化处理 拆除患者的固定矫治器,清除牙面残余粘结剂,抛光牙面,消毒蒸馏水冲洗牙面15秒,隔湿,酒精棉球擦拭牙面去除唾液等污物,压缩空气吹干15秒。拍摄包括双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的正面及左、右侧像。拍摄后对有脱矿的指数牙按照分组进行以下处理:A1和B1组,在牙面涂布0.9%氯化钠注射液;A2和B2组,在牙面涂布义获嘉伟瓦登特氟保护剂(0.10%F-);A3和B3组,用格鲁玛酸蚀剂(釉质型,35%浓度)对牙面白色脱矿区进行酸蚀处理,消毒蒸馏水冲洗牙面,隔湿,压缩空气吹干,然后再将义获嘉伟瓦登特氟保护剂(0.10%F-)涂布于牙齿的整个唇面。涂药后,自然晾干1分钟以形成氟保护膜。 嘱涂药后45分钟内勿进食、饮水、刷牙、漱口,当晚不刷牙,保持器从第二天开始佩戴。向每位患者提供高露洁360度防龋健齿牙膏(0.11%F-)和高露洁360度健齿牙刷。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教患者使用旋转刷牙法刷牙,嘱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3~5分钟。除拆除固定矫治器当天外,患者每4周一次复诊3次,共进行4次再矿化处理。每次复诊时重复以上操作。 4数据处理 测量实验照片前,对实验者的可靠度进行检验,kappa值>0.75。 将初诊以及复诊时拍摄的数码相片导入计算机,用ZWCAD2010软件进行脱矿的指数牙唇面面积和指数牙唇面白色脱矿斑块面积的测定。 脱矿率由指数牙唇面面积与脱矿面积计算所得,即:脱矿率=脱矿区白斑面积/该牙唇面面积。 患者拆除固定矫治器当天拍摄照片所测得的脱矿率为最初脱矿率,记为T0脱矿率;第三次复诊拍摄照片所测得的脱矿率为第三次复诊时的脱矿率,记为T3脱矿率。 再矿化效果为三个月治疗期间脱矿率的改变量,即:再矿化效果=T0脱矿率-T3脱矿率。 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1各组T0脱矿率的比较 1.1 A组和B组T0脱矿率的比较 A组的T0脱矿率为0.18199±0.17755,B组的T0脱矿率为0.18857±0.14475。对两组的脱矿率进行比较,p=0.885,p>0.05,说明两个保持器组基线水平一致。 1.2 A组内T0脱矿率的比较 A1、A2、A3的T0脱矿率分别为0.18017±0.13197,0.19049±0.24422,0.17674±0.18911。A组内T0脱矿率的比较,p=0.325,p>0.05,说明传统保持器组组内基线水平一致。 1.3 B组内T0脱矿率的比较 B1、B2、B3的T0脱矿率分别为0.22718±0.17744,0.16741±0.13267,0.20067±0.14708。B组内T0脱矿率的比较,p=0.304,p>0.05,说明热塑压膜保持器组组内基线水平一致。 1.4 A、B组间,相同再矿化处理的T0脱矿率比较 比较A1和B1的T0脱矿率,p=0.101,p>0.05。 比较A2和B2的T0脱矿率,p=0.178,p>0.05。 比较A3和B3的T0脱矿率,p=0.854,p>0.05。 说明A、B组间,相同再矿化处理基线水平一致。 2同一保持器组内再矿化效果比较 2.1 A组 A1、A2和A3的再矿化效果分别为0.13430±0.06342,0.17621±0.10930,0.17471±0.08310。 比较A1、A2、A3的再矿化效果,A1小于A2、A3,p<0.05,说明A2、A3再矿化效果更明显;A2、A3间无统计学差异,p=0.939,p>0.05,说明两组间再矿化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2.2 B组 B1、B2、B3的再矿化效果分别为0.07470±0.04417,0.10741±0.06489,0.10650±0,06079。 比较B1、B2、B3的再矿化效果,B1小于B2、B3,p<0.05,说明B2、B3再矿化效果更明显;B2、B3间无统计学差异,p=0.946,p>0.05,说明两组间再矿化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3 A、B组间,相同再矿化处理的再矿化效果比较 比较A1和B1的再矿化效果,p=0.000,p<0.05; 比较A2和B2的再矿化效果,p=0.002,p<0.05; 比较A3和B3的再矿化效果,p=0.000,p<0.05。 说明相同再矿化处理条件下,传统保持器组的再矿化效果较显著。 结论:对于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患者应选用传统Hawley保持器保持,这更有利于再矿化的发生。在做好口腔卫生宣教的同时,给予氟保护剂能够促进再矿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