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病例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n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指导其治疗方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5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发病年龄为6.0~22.5岁,男:女约为2.5:1;通常由运动诱发,主要表现为肢体、躯干或面部的肌张力障碍,持续时间多数秒至数十秒;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间期运动功能多正常;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多正常。卡马西平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平均剂量为177.27±78.62mg/d,治疗控制率为63.64%,治疗有效率为90.91%;而奥卡西平治疗的平均剂量为180.56±74.77mg/d,治疗控制率为44.44%,治疗有效率为88.8%。X~2检验两种药物的治疗控制率和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1=0.653,p2=.1.000)。在予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4例患者因为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用药物或换予其他药物治疗。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议。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预后良好,治疗上小剂量的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效果佳。
其他文献
目的:DNA修复系统是人体的主要防御系统,参与由内外环境所致的DNA损伤的修复工作,对于维持细胞的稳定性具有显著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DNA修复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以及这些基因多态
目的研究成人脂肪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Bcl-2/Bax调控蛋白与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增加获得的ADSCs源性神经元数量并延长其存活时间提供科学的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而前列腺增生症则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超声准确测量前列腺的大小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单一测值不能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