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指导其治疗方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5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发病年龄为6.0~22.5岁,男:女约为2.5:1;通常由运动诱发,主要表现为肢体、躯干或面部的肌张力障碍,持续时间多数秒至数十秒;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间期运动功能多正常;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多正常。卡马西平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平均剂量为177.27±78.62mg/d,治疗控制率为63.64%,治疗有效率为90.91%;而奥卡西平治疗的平均剂量为180.56±74.77mg/d,治疗控制率为44.44%,治疗有效率为88.8%。X~2检验两种药物的治疗控制率和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1=0.653,p2=.1.000)。在予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4例患者因为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用药物或换予其他药物治疗。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议。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预后良好,治疗上小剂量的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