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及宋女冠词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冠,又称女官、女道、道姑、女黄冠、炼师等,是对入道女性的称谓。女冠本身具有浓郁的道教色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她们能诗善画,超尘脱俗却又与凡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才子不惜笔墨吟诗酬和,晚唐五代词人轻描淡写,描摹出诸多千娇百媚的女冠情态。从唐代到宋代,女冠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一方面推动了词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早期词的基调奠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历晚唐、五代渐趋成熟定型,至两宋达于繁荣鼎盛的高峰”。这一时段又是女冠活动较为频繁的时段,词与女冠在历史跨度的纠葛中交织在一起,碰撞出短暂而又美妙的艺术火花。本文将从女冠词入手,以唐宋浓郁的道教氛围为历史背景,按照历史沿革,分析研究唐五代及宋与女冠相关的词作,概括归纳这些作品的题材、内容、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尽可能客观地评价女冠词对中国词学发展乃至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本文分五部分探讨女冠词等系列问题。第一部分对女冠在唐宋期间的生存状况进行概括性介绍,通过分析道教的发展来解释女冠兴起的原因,进而考证女冠走入文人视野的来龙去脉,以至最后形成士人与女道相恋的社会风尚。第二部分对唐五代及宋女冠词做整体的论述,首先对女冠词概念进行客观的界定,明确研究对象;然后对界定的概念分层次讨论,主要对女冠词人、描写女冠的词作以及与女冠相关的其他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第三部分分析女冠词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女冠词中承载的文化内涵。第四部分纵向比较唐五代以及宋不同时期女冠词的差异。最后一部分探讨女冠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本文将以详实的考据、客观的史实为依托,对女冠词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力求为女冠研究以及词研究作出一定贡献。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由衷地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地关怀和挚爱后,就会从内心受到激励和鼓舞,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肯定的情感因素,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双刃剑"效应。面对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缺乏、投入不足,造成高职院校在基础理论研究滞后、技术应用不
经过多年集成创新技术攻关,2009年3月上旬,山东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据了解,该生产线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其产品性能十分优异。到201
沈从文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同时也是位极具个人风格和独特魅力的批评家,并以其数量不多的批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作家论作品充分表达了他的
针对高职大学生的旷课问题,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方面深层次分析了学生旷课产生的原因;提出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重视过程考核,加强对旷课学生的管理以及完善学生人格
战争文学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内容。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现在,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迅速发展,文革期间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明诗评选》作为王夫之诗歌选本之一,目前学界对其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集中在对其诗学复古观、结构诗学以及全书的简要分析,较少把该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缺少较为深入、细致地
玛拉沁夫与茹志鹃都是“十七年”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的一些作品至今仍获得众多读者的青睐,这与读者对于十七年时期的“红色”经典叙事的接受多有所别。《花的草原》与《百合
<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也作了相应规定。2014年12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永字八法"是中国古人对书法的高度总结与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与智慧,对我们理解书法和提高书法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启发性和极强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永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