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管理层对时局的准确把握和果断决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央行货币政策的恰当支持。但进入新世纪,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开放的金融格局中,央行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将货币政策施展得恰到好处。
本文选用1997年一季度到2007年四季度的经济数据,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反应方程和方差分解,在对物价和真实经济与广义货币供给M2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同时结合适当的规范分析,希望能把相关的理论同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对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给予一定的建议。在分析中本文选用广义货币供给作为政策工具指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广义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时滞大约为三个季度;广义货币供给对产出的作用时滞大约为六个季度。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合理预测作用时滞,把握好实施调控的时机和力度。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在最后一部分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