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是食物链的物质基础。叶绿体是大部分光合自养生物进行同化作用的细胞器,其形态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作为一种半自主细胞器,其发育调控及信号转导网络极其复杂,不仅受核基因编码蛋白的调控,更受到自身基因表达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虽然其发育及调控一直备受关注,但其相关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对其深入细微的研究,不仅仅可以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更能广泛用于改良作物的农艺性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以拟南芥为材料,使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 sulfonate,EMS)对Col-0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进行处理,使其发生单碱基突变,发生表型的变化,从而构建突变体库。使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筛选出叶绿素荧光参数F0和Fm均偏高,Fv/Fm较低的一种突变体,命名为 E1991。对其生长表型研究发现,该突变体在萌发上对ABA处理不敏感,营养生长期较WT长,滞绿,且真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含量均偏高。通过遗传试验分析,确认该突变体属于单基因隐性突变。与Landsberg野生型杂交后自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使用图位克隆的方式将突变位点定位在F3F19 BAC(Bacteria Artificial Chromosome)附近,并通过基因比对,找到了突变基因CFNY。该基因第95位碱基由G突变为A,对应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CFNY的表达结构由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构成,编码一个功能未知的蛋白。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以及在该基因表达中的组织定位与亚细胞定位,我们分别构建了回补、超表达、1391-GUS、永久GFP载体与瞬时GFP载体。 研究结果表明,CFNY是与拟南芥叶绿体发育相关的一个未知基因,可能参与植物衰老及光合生理信号调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可能定位于细胞内膜及叶绿体外膜结构附近,该试验结果还需进一步共定位进行确认。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实时定量PCR检验,发现突变体E1991和超表达植株中,CAB表达量均有所下调,而RBCS表达量有一定的上调。其相关信号通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