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许多肿瘤都能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AA),包括肝癌和结直肠癌,这些抗原被抗原递呈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后可传递给T淋巴细胞,进而诱导出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不幸的是,肿瘤细胞常常能够逃避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监视,其原因主要包括肿瘤细胞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和共刺激分子(如CD80、CD86),以及肿瘤细胞产生的一些抑制免疫的细胞因子(如IL-10、VEGF、TGFβ等),这些因子可以引起APC如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因此,将大量抗原递呈细胞募集于肿瘤病灶处、上调其MHC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增强APC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等方法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一性抗原递呈细胞,能够在外周血和组织中摄取和加工抗原,然后迁移到引流淋巴器官,再将抗原信息传递给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并诱发出免疫反应。DC也能将抗原递呈给CD4+的T辅助细胞,后者进一步调节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以及NK细胞的活性。DC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给淋巴细胞从而引起和维持原发免疫反应的功能使其成为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的最佳选择。6Ckine,又称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 lymphoid organ chemokine,SLC)、Exodus-2和TCA4等,属于C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高内皮静脉及淋巴结和脾的T细胞区,通过CCR7受体对T细胞和成熟DC有强大的趋化作用,能将Th1细胞和抗原刺激的DC募集到次级淋巴器官的T细胞区,导致T细胞的活化,因此又被称着淋巴细胞归巢因子。此外,6Ckine还能通过与CXCR3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的新生。6Ckine的上述功能使其在肿瘤的免疫治疗和抗血管治疗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γ干扰素(IFNγ)主要由活化的NK细胞、T辅助细胞的Th1亚型、CD8+细胞毒细胞的Tc1亚型以及DC产生。除了抗病毒活性以外,IFNγ尚参与细胞免疫的多个方面,如上调MHCⅠ和MHCⅡ的表达、促进Th1细胞增殖、促进抗原的递呈、促进可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