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抗TMV活性内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毒病是一类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害,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化学药剂能够彻底的控制植物病毒病。基于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成分的代谢产物的理论,本论文以臭椿为材料,对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将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抗烟草花叶病毒(Tobbacco mosasaic virus,TMV)活性的测定,筛选出具较强抗TMV活性的菌株,并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的优化,为新型抗植物病毒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臭椿的根、枝条和叶中共分离出107株内生真菌,其中从根中分离到30株,枝中26株,叶中51株,分离结果表明,臭椿叶中分布的内生真菌较多,根和茎中较少。采用叶碟法对分离出的臭椿内生真菌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抗TMV增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7株内生真菌中,有四株内生真菌AL14、AL45、AT12和AT25对TMV增殖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选取这4株抑制率较高的内生真菌重新发酵,测定其发酵液提取物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TMV增殖的抑制率,结果显示,只有菌株AL14对TMV增殖的抑制作用较稳定,且在较低浓度时抑制率也较高。用半叶枯斑法对上述4株内生真菌抗TMV侵染作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四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TMV侵染作用,其中以AL14的抑制作用最强,在1mg/mL时抑制率可达93.88%。上述结果表明,菌株AL14具有较好的抑制IMV增殖和侵染的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对菌株AL14的ITS区段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菌株AL14的分类地位为:半知菌类(Imperfectifungi)、丝孢纲(Hyphomycetes)、丝抱目(Moni1iales)、暗色抱科(Dematiaceae)、链格抱属(Alternaria)、链格抱(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单因素优化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菌株AL14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菌株AL14生长的固体培养基为沙氏培养基,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为:含有葡萄糖4.0%、硫酸铵1.0%,CaC03 0.3%、FeS04 0.02%的马铃薯汁液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初始pH 7.5、发酵时间9 d、接种量5%、转速120r/min。
其他文献
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区——沙湖,她自然而神秘.“沙”与“湖”的浑然天成,仿佛就是大自然赐予宁夏的宝物。宁夏人爱她.珍惜她,眷恋她。走到哪里都不忘夸赞她,因为她是宁夏人心中永远
<正>1研究目的马球是一项集健身、娱乐、休闲融为一体的传统体育活动。通过对我国马球运动的历史与现实的阐述,了解我国马球运动的发展脉络。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会议
目的:探究对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使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到我院心脏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98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述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在慢性肾衰病人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Se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briefl
<正>《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2012年春夏季校刊上刊登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著名学者保罗·福莱尔奥里(Paul Fraioli)对库哈斯的一篇访谈,通过这个机会,库哈斯探讨了21世纪的
背景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简称绒癌)是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经血液播散,转移发生早且广泛。目前,致绒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及时并有效的控制
目的探讨腮腺ECT在诊断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怀疑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做相关的自身抗体及眼科检查,唇腺活检,腮腺ECT检查。结果在确诊为干燥综合征(包括原发、继
研究目的: 垂体瘤是鞍区肿瘤中首发病例,视神经视交叉位于蝶鞍之上。临床上垂体瘤患者首发症状常为视力视野改变(124/180)。垂体瘤初时生长于垂体前叶的底部,随着瘤体生长扩大
低空风切变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津机场现有的低空飞行训练中,低空风切变的预警和预报尤为重要。本文对四川新津机场2013年8月19日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
物理学具有适应性、统一性、简单性、对称性等美学结构,它既是科学又是高品位的文化.只有理解其内涵,才能对物质世界运动的变化和规律给出令人信服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