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种因盆底支持结缔组织薄弱引起的盆底器官解剖结构及位置改变造成的疾病,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瘘,主要表现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尿瘘、粪瘘和性功能障碍。患者虽然不会因此面临巨大的生命威胁,但由于疾病性质的特殊,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这就需要广大医学工作者查明PFD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针对广大妇女进行宣传教育。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尤其是PFD与阴道微环境改变及阴道感染的相关性,旨在为PF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指导临床,并及时对医务人员及广大妇女进行PFD的病因宣教,增加相关预防知识的传播。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与分组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盆底重建科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行盆底重建术的346例患者作为PFD组,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349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PFD组年龄29-78(56.41±9.189)岁,对照组年龄39-80(54.81±8.828)岁,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58,p>0.05)。通过查阅病历及相关资料,统计其是否患有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常规清洁度≥iii°、白带常规中是否缺乏乳酸杆菌、孕次、产次、子宫切除手术史、绝经史及子宫肌瘤病史。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有无差异。2.诊断标准pfd组患者均由有经验的妇产科医师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fication)评分以确诊子宫脱垂或者阴道前(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行压力试验、指压试验、尿垫试验及尿动力学检查进行确诊。对照组成员均行以上相关检查以排除pfd患者。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spss16.0导入表格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1.1pfd组白带常规清洁度≥iii°及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缺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pfd组有子宫切除手术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pfd组患者绝经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pfd组孕次及产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pfd组子宫肌瘤、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性阴道炎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阴道内乳杆菌的缺乏、有子宫切除手术史、多孕次、多产次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1阴道内乳杆菌的缺乏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样也说明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存在可能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95%置信区间)为0.597(0.419,0.851);2.2有子宫切除手术史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置信区间)为1.867(1.041,3.349);2.3孕次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置信区间)为1.791(1.342,2.391);2.4产次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置信区间)为2.546(1.688,3.840);2.5绝经不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223),阴道清洁度≧III度不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192)。结论1.阴道内乳酸杆菌缺乏、有子宫切除手术史、孕次、产次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存在可能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