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是一个城镇化程度已经比较高的大城镇,大量迁移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但过量的人口迁移会给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带来就业的压力,造成城镇化与就业的矛盾。与此同时,城镇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会给城镇化的发展带来影响,如经济的增长水平直接影响城镇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产业结构的升级影响劳动力的流向等。在全国城镇化的背景下,研究特大城镇北京的城镇化与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保障,也必将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国内外学者研究城镇化与就业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就业对城镇化和城镇化对就业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对北京市城镇化与就业变动情况的分析,利用北京市历年的相关数据,展开了就业对城镇化的影响和城镇化对就业的影响实证分析;最后对如何进行城镇化与就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上述实证分析中,首先,本文分别从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展开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紧接着展开了城镇化对不同产业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分析。在就业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中,采用了回归和协整理论方法;在城镇化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中,运用了以向量修正模型为基础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就业对城镇化影响的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二三就业规模与城镇化水平是正相关,就业对城镇化起到促进作用。并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对于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实证的结果显示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与城镇化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非农就业的比重增加1%,城镇化率提高1.596963%,非农就业比重的增加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城镇化对就业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化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迁出,投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业中进行就业。城镇化的发展对第一产业就业规模存在负冲击,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存在正冲击。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就业正冲击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