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镇化与就业关系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是一个城镇化程度已经比较高的大城镇,大量迁移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但过量的人口迁移会给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带来就业的压力,造成城镇化与就业的矛盾。与此同时,城镇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会给城镇化的发展带来影响,如经济的增长水平直接影响城镇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产业结构的升级影响劳动力的流向等。在全国城镇化的背景下,研究特大城镇北京的城镇化与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保障,也必将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国内外学者研究城镇化与就业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就业对城镇化和城镇化对就业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对北京市城镇化与就业变动情况的分析,利用北京市历年的相关数据,展开了就业对城镇化的影响和城镇化对就业的影响实证分析;最后对如何进行城镇化与就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上述实证分析中,首先,本文分别从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展开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紧接着展开了城镇化对不同产业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分析。在就业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中,采用了回归和协整理论方法;在城镇化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中,运用了以向量修正模型为基础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就业对城镇化影响的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二三就业规模与城镇化水平是正相关,就业对城镇化起到促进作用。并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对于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实证的结果显示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与城镇化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非农就业的比重增加1%,城镇化率提高1.596963%,非农就业比重的增加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城镇化对就业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化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迁出,投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业中进行就业。城镇化的发展对第一产业就业规模存在负冲击,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存在正冲击。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就业正冲击最为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内高压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中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收入ICU的SAP患者每日进行腹内压(IAP)监测,记录临床数据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
目的 探讨指数平滑模型在上海市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预测的应用。 方法 根据上海市2004—2017年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的时间分布,选择Holt-winters指数平滑模型拟合2004—2017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大部分城市工作者在闲暇之余选择到农村进行休闲旅游度假。通过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或垂钓等方式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旅游者的来到必
现有年度水质评价采用的是各指标浓度的年均值,当水体出现短时高质量污染时,不能准确反映全年整体水质状况,且当各年度水质等级相同时,不易进行年际变化分析。针对以上问题,
<正>一、"气"的范畴论:中国人喜欢谈"气",从自然界的天气状况到人的精神状态再到书画理论的专业用语,"气"的概念放之四海皆准。然而,正如"气"本身复杂的内涵一样,"气"的范畴
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大足石刻,沿袭着丝绸之路的文明,吸收了华夏文化众多因素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石刻造像,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特色屹立于石窟寺 Dazu
本文以周去非《岭外代答》所记"大食诸国"为中心,结合赵汝适《诸蕃志》"大食国"相关内容,考察南宋时期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分析南宋至大食的海上丝绸之路情况。认
关于三代礼乐文化和早期诗歌艺术形态研究,很多问题其实都可聚焦于“六诗”。“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一个重要的诗歌术语,首见于《周礼·春官·大司乐》,它也是理解中国早期
本文以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和2014年的5月至10月对森林公园内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野外采集工作,详细记录了标本采集的时间、地点、生境等,并在室内进
随着高速列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高铁、地铁以及城际交通的发展,有砟轨道面临的临界速度,桥上稳定性,道砟飞溅和平顺性等问题难以解决,而无砟轨道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开始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