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福建13个不同居群风藤及其不同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观察其不同采收期成分含量的变化,并对药材不同部位抗炎镇痛活性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风藤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与其药理学活性的相关性。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建立不同居群海风藤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指纹峰,与对照图谱相比不同居群药材相似度差异不大,但部分居群间相似度低。经主成分分析将共有指纹峰分为4个主成分,由主成分综合得分的系统聚类分析,可将13批不同居群海风藤药材分为3类,为风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建立不同居群风藤鲜叶挥发油GC指纹图谱,标定19个共有指纹峰,经SPSS19.0统计软件分为6个主成分,通过系统聚类将其分为3类。采用GC-MS技术对药材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居群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茎提取率在0.12-0.2%之间,叶提取率在0.9-3.4%之间,我们从风藤茎、叶中共分离鉴定出168种化合物,主要有单萜及衍生类化合物,倍半萜及衍生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芳烃类化合物,有机烷、烯、酮、酸和酯类等化合物。3、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风藤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并观察药材在不同采收期的含量。结果显示:多糖含量比总皂苷含量高,不同居群总皂苷含量差异不大。采收期不同,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同,多糖在春季含量高,随着季节变化多糖含量减少;总皂苷随采收期含量增加,在秋季累积量达到最大,气温下降后总皂苷含量下降。运用SPSS19.0软件对多糖和总皂苷两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多糖和总皂苷呈显著负相关性。4、海风藤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等风湿类疾病,临床多以药材干燥藤茎入药,我们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运用动物体内试验对不同居群风藤叶挥发油及醇提部位进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醋酸扭体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风藤叶挥发油和醇提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活性,叶挥发油的抗炎效果较镇痛好,富口荷山产风藤提取物抗炎镇痛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