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农业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发展现代农业既需要先进的机器设备,还需有新型农民来支撑。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留下来的劳动力不仅数量少,还存在着质量上的缺陷,呈现老龄化和文化程度低等特征。为此,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研究意义重大。过去学者对农村人力资本探究的重点集中在其对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等的影响方面,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人力资本对农村的影响是积极的。不少学者调查发现农村人力资本匮乏,“谁来种地”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但鲜有学者研究人力资本重新配置到农业部门的条件和方法。不同于现有的研究,本文试图以农业部门人力资本配置的门槛条件为视角,透过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来探究人力资本。首先,从供给方面入手,了解农村人力资本的变化,以人力资本投资为测度指标,测算出近20年来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本大体水平,在了解农民工返乡意愿的情况下,得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供给充分的结论。其次,转向需求方面,从理论方面概括现代农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并结合我国统计数据,从现实方面考察农业人力资本的现状以及人力资本回报率、农业岗位缺口等。接着,分析人力资本农业配置模型,得出理论上的门槛条件:农业部门的人力资本报酬率至少等于非农业部门,并根据数理推算,得出门槛值的表达式;利用我国1995-2014各年的两部门经验数据,从实证上得出门槛值为0.90,并测算出2014年农业部门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为0.08,远低于该水平,得出我国人力资本向农村配置的条件仍不成熟的结论。最后,根据全文的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关政策意见,包括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业就业补贴计划、完善农民工返乡农业创业政策,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推进农民职业培训,扩大农业类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建立“免费农学生”机制等。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农业人力资本,我国目前拥有供给,同时也存在需求,使人力资本向农业部门配置的门槛条件为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报酬率至少等于非农业部门,通过经验数据测算得出的门槛值为0.90,但我国目前农业人力资本回报率远低于该水平,因此仅从回报率角度无法满足人力资本向农转移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