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蛙和蟾蜍神经-肌接头(NMJ)常作为研究突触传递机理的模型。1952年,Fatt和Katz首先在蛙NMJ记录到自发性小终板电位(MEPP),并证明它是运动神经末梢自发释放递质性乙酰胆碱(ACh)的结果。两年后,Katz等发表了递质释放的量子假说,认为MEPP的离散性电位变化是由于固定量的ACh分子引起,这个固定的量即量子(quantum),为递质释放的基本单位。不久以后在神经末梢中发现了囊泡的存在,一些研究者开始把量子与神经末梢的囊泡直接联系起来。成为神经递质释放的囊泡假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