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分组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情况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是否可引起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分析其与精液常规各项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引起膜电位改变可能的机制,并评价精子线粒体功能对于男性生育能力影响的意义。方法:对2014.3-2014.6就诊于我院泌尿外科男性科门诊的患者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对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并记录好样本的各项参数。将90份样本分为慢性前列腺炎并弱精子症组(A组30例)、慢性前列腺炎精子活力正常组(B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C组30例)。通过JC-1荧光探针对精子进行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改变,由流式仪相关通道分别检测样本红色和绿色荧光强度,并计算红色/绿色相对荧光比值(RFI)。将检测结果进行三个组别之间两两比较,并分析线粒体膜电位改变与精液常规检测的各项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A组、B组、C组红色荧光强度均值(MFI)依次升高,绿色荧光的MFI值逐渐降低,且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P<0.05)。A组、B组、C组相对荧光强度值RFI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P<0.01),说明了慢性前列腺炎并精子弱精子症组精子线粒体损伤最严重,而健康对照组精子线粒体损伤最小。直线回归分析得出精子活力与反映线粒体功能状态的RFI值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r=0.863(P<0.01)。精子密度、精液量、液化时间、PH值与RFI无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328、0.561、0.623、0.595。结论:1、慢性前列腺炎可引起精子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从而说明了它可能会对精子线粒体功能造成损伤。2、精子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与精子活力异常密切相关,可能为导致弱精子症的原因之一。3、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改变作为反应线粒体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对于评价男性生育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