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是其持续发展和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也是证券市场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手段。2001 年,上市公司全年通过再融资筹集资金总额首次超过当年通过首次发行的筹资额;“配股热”、“增发热”曾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突出现象。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再融资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上市公司把配股、增发当作“圈钱”的手段,融资机制被严重扭曲,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普遍持反对态度,一有上市公司推出再融资意向,流通股股东便纷纷用“用脚投票”。与此相联系,国内学者从注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开始转向关注上市公司再融资,尤其是进入2000 年以后,随着上市公司再融资弊病的日益显现,对再融资的研究获得进一步发展,围绕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行为特点、再融资的结构、再融资的策略选择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资金利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从机制角度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进行研究则显得较弱。西方金融界对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开始较早,且取得了较为成熟系统的理论成果,但他们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研究则很少。这就为本文从机制入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完善提供了一个现实基础和空间。全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在本部分,首先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合理动机,最后从多角度剖析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有不同的结构与表现形式:从构成要素看,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由资金融出方(投资者)、资金融入方(上市公司)、价格、市场、监管者、中介机构等要素构成;从融资来源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构成;从融资方式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由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组成;从融资工具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则包括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半股权半债权融资。第二部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在本部分,首先描述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历史演进与现状,接着与上一部分的理论分析相对应,分别从构成要素、融资来源、融资方式、融资工具四个不同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的特点。股权再融资成本偏低;上市公司经理的非理性行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受到制约,资本市场其他融资工具缺乏;政府部门的引导及监管不够;中介机构功能发挥不完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具有自己的特点:上市公司再融资以增发、配股等股权再融资为主、债券融资所占比例小。即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轻债重股”的股权融资偏好,这是我国不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