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嗽为内科门急诊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咳嗽既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独立性的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可导致多种併发症,常见的有胸壁与腹壁疼痛以及疲劳、尿失禁,若久咳不愈容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俗谚:“水泥匠怕补屋漏,医生怕治咳嗽。”这是由于咳嗽的病因不一,容易施治误治传变,影响诊断的正确性;如清徐灵胎谓:“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余以此证考求四十余年,而后始能措手。”由此可见咳嗽病因与症状的复杂性,其证治规律不易掌握,必须审证求因,才能对症治疗。中医早就对咳嗽的病因病机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对于咳嗽的治疗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湿、燥、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景岳全书·咳嗽》说:“外感之嗽,必因风寒。”《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病变脏腑不限于肺。咳嗽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咳嗽由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外邪犯肺所致;内伤咳嗽则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使肺脏虚损或其它脏腑病变累及肺脏所致。药物治疗上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外邪伤肺咳嗽,治以宣肺清肺止咳,兼以疏风、散寒、清热、泻火、润燥、化痰等药物;内邪伤肺咳嗽,则多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法,常用清火、去痰、益气、养血、滋阴、补阳等药物。中医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病因病机和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辨证分型特点方面,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各地对外感咳嗽的辨证分型有不同的认识。目前相关报道多限于临床和实验研究,缺乏辨证分型规律的大样本调查研究,本研究根据文献报导,参考台北地区的地理特性,以及肺的生理特性,以风寒犯肺型,风热犯肺型,风燥伤肺型等证型研究;由于台湾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地区,属岭南医学范围,因此参考岭南地区特点,再加上痰湿郁肺型、痰热蕴肺型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台北地区252例外感咳嗽的临床表现观察,研究探讨台北地区外感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诊疗、提高防治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台北地区外感咳嗽的中医证型特点。1文献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归纳外感咳嗽的发病因素。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症状证候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学》制订外感咳嗽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调查表。3调查表包含姓名、年龄、日期、性别、病史、居住地址、联络电话、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中医证型分型标准。4培训参与调查人员(皆为台北地区执业中医师),且事先学习、正确掌握统一的诊断及辨证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5填写调查表,针对台北地区外感咳嗽患者由专职医师诊断填写。6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描述性分析显示:本地区的外感咳嗽以风燥伤肺为主有94例(37.3%),其次依次为风热犯肺89例(35.3%),风寒犯肺64例(25.4%),痰热郁肺4例(1.6%)痰湿蕴肺1例(0.4%),说明风燥伤肺、风热犯肺是台北地区咳嗽的常见证型。风寒犯肺的病人主症必备,在次证中以舌苔薄白(85.9%)和鼻塞或喷涕或流清涕(84.4%)最为常见;其次是恶寒重发热轻(67.2%)、头痛或身痛(45.3%)、口不渴(45.3%),脉浮紧则比较少(15.6%)。风寒咳嗽的特点大多数属中度以下的痒咳或痰咳,咳嗽加重时间差异不大,伴随症状以咯痰不爽、咳引头痛比较明显,咳甚则喘,咳嗽声音嘶哑、声重气急、气逆呛咳阵作、咳引胸痛、咳时面红目赤则比较少。部分伴有神疲乏力或头痛症状,发热或恶热的情况不多,大部分皆有程度不等的恶寒,一半以上的人无汗,鼻部症状多见鼻塞、喷嚏、流清涕,咽部症状以咽痒明显,咽干咽痛很少见,少数人出现胸闷胃胀症状,饮食、口味、饮水、二便、睡眠大部分皆正常不受影响,舌苔多见薄黄苔,舌质以舌淡红或淡白为主,部分有齿痕。饮食习惯上,风寒犯肺的病人爱吃甜食的比例显着高于风热犯肺和风燥伤肺,全身神疲乏力以及气短懒言的比例最高,痰咳或同时发生痒咳和痰咳的比例也比较高,较常发生恶寒的情况,喷嚏流清涕的症状在风寒犯肺的病人中较常见,自汗、盗汗以及咳痰不爽的状况比风热犯肺和风燥伤肺明显。风热犯肺的病人主症必备,在次证中以鼻塞或流浊涕所占的比例最高(83.7%),其次为脉浮数(73.9%)。舌边尖红(47.8%)、口干欲饮水(45.7%)、舌苔薄黄(44.6%);而发热重恶寒轻(12.0%)、汗出(10.9%)则比较少。风热咳嗽的特点,大多数表现为中度以下的痒咳或痰咳,咳嗽加重时间没有差异,神疲乏力的不多,有一部分人咳嗽遇冷风加重。咳嗽伴随症状以声音嘶哑、声重气急、咳引胸痛比较明显,咯痰不爽、咳引头痛的较少。一半以上的人咽喉肿痛、咽痒明显,鼻塞、流浊涕突出,汗出、恶寒、发热或恶热的情况不多,大部分患者的食欲、饮水、大小便以及睡眠的变化都不明显,舌象多见淡红舌或舌边尖红,舌红的较少,淡白舌很少见,大部分以薄黄苔为主,舌有齿痕突出。风燥伤肺的病人主症必备,在次证中以咽痒90.5%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依序为苔薄白或薄黄(69.5%)、脉浮数(59.0%)、口干欲饮(56.8%),头身痛(25.3%)舌干少津(19.0%)身热微恶风寒(14.7%)痰中带血(3.2%)。风燥咳嗽的特点,大多数表现为轻度的痒咳或干咳,咳嗽加重时间不明显;有一部分人咳嗽遇冷风加重,咳嗽的伴随症状以声音嘶哑、咳引胸痛、咳引头痛较常见,少数患者有身疲乏力现象,汗出、恶寒、发热或恶热的情况很少,鼻部症状以鼻塞较明显,部分有浊涕,喷嚏、清涕较少见;咽痒、咽痛突出,食欲、饮水、大小便以及睡眠的变化都不明显;多见舌淡红或舌边尖红,舌红的较少,淡白舌很少见。大部分以薄黄苔为主,舌有齿痕明显。痰热郁肺的病人主症必备,在次证中以脉浮数占4例(100%)、舌红(75.0%)烦热口干(50.0%、)苔黄腻(25.0%)。痰湿蕴肺主证次证全具。台北地区外感咳嗽中医证型特点以风燥伤肺、风热犯肺为主,其次为风寒犯肺,痰热郁肺及痰湿蕴肺病例很少。这与国内的多数文献研究不一太致,由于四时六气不同,外感咳嗽容易表现为风寒、风热、温燥等不同证候,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也可见寒热的转化以及错杂。由于台北热岛效应,气候有高温化、干燥化的表现,当风、寒、湿、燥之邪侵肺时,极易化热,出现咳嗽痰黄、口干、脉数等风热之征。体质阴津易亏者,由于干燥化的影响,可出现咳嗽无痰或痰少难出、鼻咽干燥、口干、舌干少津等风燥之证。因此热岛效应的高温化、干燥化,影响台北地区的外感咳嗽证型多见风燥伤肺和风热犯肺。台北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夏季长冬季短,湿润多雨,气候炎热,人们喜食生冷冰品与肥甘厚腻食物,长期的湿热气候和生活习惯,应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有湿、热的表现;但由于热岛效应的干燥化对台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潮湿多雨的气候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所以痰热郁肺及痰湿蕴肺的症状并不明显,这与岭南地区外感咳嗽症候特点有所不同。结论本研究探讨了台北地区252例外感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通过临床及有关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台北地区外感咳嗽中医证型特点以风燥伤肺、风热犯肺为主。(2)台北地区的人群体质特点为脾肺气虚、肺阴虚。(3)影响台北地区外感咳嗽证型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台北地区特殊的盆地地理环境,多变炎热的气候,脾肺气虚、肺阴虚的体质因素,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所造成的。从一侧面证实了外感咳嗽有其地域特点,观点符合中医天人相应学说。本研究首次针对台北地区人群,研究外感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以及体质特点,对外感咳嗽证候做了深入的探索,在辨证治疗上做到更规范化,为提高防治水平,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以上结论将对台北地区外感咳嗽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帮助,许多学者对本病防治进行大量的研究,不论病因病机或影响因素都提出一些观点,未来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前瞻性、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发病机理,寻找中医证型特点,在治疗体系上做到更规范化,统一外感咳嗽的辩证分型标准,提高中医对外感咳嗽的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