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世界城市化发展逐步加快,同时城市问题也日益加剧。人们在积极寻求对策、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在不同学科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一些近现代的城市规划理论。就其学术本身来说,它们都言之有理,然而,仍存在着一定的专业局限,难以全然适应发展需要。 在此情况下,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的建立,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不少学者对大城市研究做了种种探索。其中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所提出的“人类聚居学”,(Ek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进行广义的系统研究,扩展了研究的领域。系统研究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学术思想,在道氏和其他众多先驱的倡导下,在国际社会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深入到人类聚居环境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也进入了加速阶段,城市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如住宅紧张、交通拥挤、绿地缺乏、人口密集等。在面临这些问题并寻求对策的过程中,以吴良镛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感到现有的城镇建设的众专业缺乏共同认可的专业指导思想和协同努力的目标,因而,在长期的实践与思考后,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 我国目前进行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近十年来开展起来的。在评价的过程中,对人居环境的尺度、层次的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的内容也没有被确定,评价的指标系统显得十分混杂。从研究角度来讲,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研究较多,其他学科的研究相对较少。地理学作为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与人居环境研究关系密切。涉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很多,但以地域为单元,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人地双方的内在联系的,只有地理学。 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区域差异,研究各人居环境因子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拟定调控与管理对策、提出优化模 K》硕士学住论文 牡侯不y *妨IK’S卫皿IS 型,是地理学人居环境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从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与人居适 宜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 基于当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城市 人居环境社区的评价作了尝试性研究。 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里,对人居环境问题的提出,人居 环境的定义以及人居环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并提出城市人 居环境研究的现实意义。论文的第二部分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基 础。论文提出,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城市生态学理论、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 理论、自然地理学地域分异理论与土地评价方法为其理论基础。论文的第三部 分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功用的不同,将人居环境划分为五个层次,并确定 了相应层次的评价研究的内容。这种划分方法在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尚属 首次。 本文的第四部分是以武汉市为例进行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在评价 的过程中依据现实情况,确定了评价的单位和指标体系,并以洪山区为例,进 行人居环境社区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