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区域合作,旨在突破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限性与需求多样性之间的不匹配,是生产力提升和区域分工的最终结果。不同地区通过合作,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西北五省区虽然拥有广阔的区域面积和丰裕的自然资源,但因地处内陆,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限制西北五省区的对内合作和对外贸易,因此有必要促使西部地区集整体之合力,共同开发国内国外市场,缩小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开拓新的对外市场。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特征、评价指标进行梳理,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产业结构相似度三方面对西北五省区的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西部五省区分别看作区域经济子系统,复合而成的系统视为复合系统,选择合适的序参量,构建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4年西部五省区的经济有序度和复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每个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序参量有序度呈稳步上升的态势,表明西部五省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2.各区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分布在0.887-0.893这个区间,说明西部五省区的经济有序度较为相近,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为实现西北五省区的协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西北五省区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协调度发展的最高水平为0.141,最低水平为0.023,平均水平为0.085,且在2013年出现了小幅下滑。结果表明西部五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不高,但在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区间会消除地域保护加强经济合作,实现贸易、金融、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的深层次合作,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流动,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经济量和质的提高。因此,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建议西北五省区应该在开放环境中加强合作,共同建立统一市场,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不同地区间的协调机制,制定利益补偿和分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