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庐枞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盆地南缘与扬子板块相接,东侧与朱正断裂带毗邻,位于我国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交互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构造作用影响,使庐枞盆地成为东部地区典型的陆相火山盆地。通过对庐枞盆地内西湾铅锌矿附近出露的闪长岩体开展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以查明岩石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岩石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其成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枞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盆地南缘与扬子板块相接,东侧与朱正断裂带毗邻,位于我国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交互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构造作用影响,使庐枞盆地成为东部地区典型的陆相火山盆地。通过对庐枞盆地内西湾铅锌矿附近出露的闪长岩体开展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以查明岩石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岩石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其成因。西湾铅锌矿为庐枞矿集区新发现的赋存于基底地层中的大型铅锌矿,是该地区首次在东马鞍山组灰岩中发现的多金属矿。通过对矿石中黄铁矿中Co、Ni比值对照标准比值及δFe-δS图解确定西湾铅锌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根据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西湾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34.6±4.1Ma,西湾石英闪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32.5±3.7Ma,二者均为早白垩世,与庐枞盆地其它地区的中酸性岩体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同属于晚燕山时期岩浆活动产物。西湾铅锌矿区闪长岩属于一套低铝型闪长岩,Si O2含量为53.58%~55.70%之间(平均值54.97%);Al2O3含量为16.48%~17.19%(平均值16.85%);Na2O含量为4.56%~7.41%(平均值5.89%),K2O含量为3.43%~4.53%(平均值3.60%),Na2O/K2O>1,表现为高硅、富钠贫钾以及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特征,属于钙碱系列。Mg O、Ti O2、P2O5的含量分别为0.4%~2.68%、0.63%~0.75%、0.28%~0.45,Mg#值的范围为0.18~1.50(平均值0.72)。Si O2与K2O、Na2O呈正相关关系,与Fe2O3、P2O5、Ti O2、Mg O、Mn O等呈现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西湾闪长岩高场强元素Th、U与轻稀土元素La含量低,大离子亲石元素Ba、P与高场强元素Ta、Ti和Nb富集,稀土元素含量在总量中占比较高,轻稀土相比样品中其他元素不仅富集较为明显而且分馏程度也比较高,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小于轻稀土,其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趋势,无明显Eu的异常。综合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西湾矿区闪长岩的年龄大致为132.5±3.7Ma~134.6±4.1Ma,闪长岩岩浆是地幔源岩浆和下部地壳的埃达克岩的混合物。加厚地壳经历了岩石圈拆沉作用,产生大量热能,之后发生软流圈物质上涌,致使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和挤压转伸展环境下的A型花岗岩,随着下地壳的拆沉,软流圈持续上涌并不断加热地壳,在白垩世伸展环境下形成了闪长岩。
其他文献
电离层是日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无线电通讯、导航、卫星定位和人类的空间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作为描述电离层特征的重要参量,对其进行预测分析一直是电离层研究的重点课题。针对电离层TEC数据非线性、高噪声等特点,本文引入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此建立电离层TEC短期预报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电离层TEC数据非线
二十多年来,不断累积的IGS基准站坐标数据为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也为GNSS坐标时间序列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信息与数学规律,不仅能体现出测站受到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的继承性构造运动,同时也包含了由地球物理效应等因素导致的非线性变化。GNSS坐标时间序列的精确分析,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气候气象预测、区域内地壳形变等研究具有
平典重晶石矿床位于右江褶皱带南缘,西大明山隆起北西部的泗城岭背斜北西翼。前人对平典重晶石矿床的研究较少,主要以生产调查工作为主,对平典重晶石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成分、性质、来源等尚不清楚,矿床成因还有争论,因而严重制约了下一部找矿工作。本次研究主要以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初步分析,系统采集了相关的研究样品,开展了重晶石的稀土成分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及其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等,分析
芒来铀矿床位于二连盆地中东部马尼特坳陷西南部的塔北凹陷内,地处巴彦乌拉大型铀矿床和赛汗高毕中型铀矿床之间,属于整个古河谷铀成矿带的中轴地带,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铀矿物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总结控矿因素与铀成矿作用,探讨矿床的成因机制,有利于探明二连盆地古河谷铀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规律,也能为铀矿的进一步勘查、开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野
建筑物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建筑物单体三维模型的数据支持。传统的建筑物单体重建采用人工方法,存在处理效率低,重建成本高等问题,无法满足智慧城市的要求。快速发展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为大规模建筑物重建提供了新的途径,但通过无人机重建的建筑物模型无法单独操作。利用点云进行建筑物单体提取并重建能获得较好的单体模型,影像密集匹配(DIM)点云相对于传统的Li DAR点云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矿集区,目前在盆地北部、西部均已发现多处大型-超大型铀矿床,含矿层位主要以侏罗系直罗组为主。2019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地勘二处在鄂尔多斯盆地北西部下白垩统环河组首钻便发现达到工业品位的铀矿化,属于“新区、新层位”。因对该区铀矿化规律研究还不够深入,故在后续的地质勘查工程中未见相似工业孔。前人对白垩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积相、水文和构造等方面,关于盆地北西部白垩系环河
为有效维护设备稳定运行,高压电气企业应需应用先进的在线状态监测技术、检修技术等,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对高压电气设备故障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排除,促进设备故障检修水平提升,有效降低设备故障问题带来的损失。本文基于高压电气设备检修管理实践,总结了检修技术的应用优势,详细分析了相关检修技术,并探讨提升检修水平的有效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土地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是人类生活与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因此土地的合理利用显得至关重要。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的真实反馈,并对土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土地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种类和土壤特性的差别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形式,土地利用形式的差异化也间接的转变着土壤种类、特性和效能的多样性结构。现如今,人与自然的生态问题日益显现,土地利用和土壤的
作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最理想的途径之一,磁约束聚变面临着很多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问题。包层系统是聚变堆实现能量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固态包层存在诸如氚提取和热量移除困难等问题,具备氚增殖、载运和冷却能力为一体的液态金属包层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包层方案之一,是未来聚变电站液态金属包层的主选方案。液态锂作为一种低原子序数的材料,具有成本低,氚增殖率高、高热负荷输运能力、且与等离子体兼容性好等特点